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属于风湿免疫病,具体病变部位在骶髂关节、脊柱、外周关节,起病隐匿,常难以诊断,此外病程也比较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1]。对AS的治疗西医治疗方法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抗风湿慢作用药、生物制剂等药物干预,虽然能够在近期取得满意效果,但停药易导致疾病反复,对正常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临床中积极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尤为必要。中医学认为,AS属于“大偻”“肾痹”等范畴,风寒湿痹型患者常见,其一旦受寒则病情易反复,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督止痛为法,可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然而单纯用药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泽泻汤加味联合督脉灸治疗风寒湿痹型AS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滋阴活血方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燥综合征(以下简称SS)是一种外分泌受累,以口、眼干燥为特征的全身性自体免疫病。它可同时累及其它器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干燥、干燥性角膜征、结缔组织病三征,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以滋肾活血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40例中,男性4例,女性36例,男女之比1∶9;年龄39~77岁,平均56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5年余。其中泪液分泌减少38人,唾液流率异常40人,类风湿因子阳性22人。按3∶1比例随机化原则将病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两组间性别、病情、症候、病人来源、…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防治方法,减少风湿免疫病激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方法:82例风湿免疫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防治,观察两组患者2年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继发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防治可明显减少风湿免疫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将生物制剂应用在风湿免疫疾病的治疗中,从其临床应用效果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对某院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接受治疗的23例风湿免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2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例和11例。对治疗组采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中,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具有更明显的效果。结论根据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我们发现在治疗风湿免疫病中采用生物制剂更具有针对性,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
赫军  赫辉  孙捷 《新中医》2014,46(7):226-227
<正>笔者临床运用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免疫病每获良效,现将验案数则介绍如下。1桂枝汤合白虎汤治疗幼年斯蒂尔病黄某,男,9岁,2010年9月12日初诊。以发热,伴皮疹、多关节肿痛、淋巴结肿大1年来诊。曾行骨穿及血培养均无异常,血白细胞增高,彩超肝脾肿大。曾以美卓乐4片,每天1次,口服;甲氨喋呤片3片,每周1次,口服;硫酸羟氯喹片1片,每天2次,口服,效差。诊见:体温39.8℃,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对150例自身免疫病患者进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阳性率ANA为83.4%,抗ds-DNA为61.2%,nRNP为48%,Sm51.7%,SS-A为41.5%,SS-B为21.2%。风湿病阳性率ANA为25.6%,SS-A为10.4%,SS-B为11.3%。其它自身免疫病患者阳性率ANA为64.5%,抗ds-DNA为4.8%,nRNP为15.6%,Sm9.5%,SS-A为7.8%,SS-B为16.9%,Scl-70为2.4%,Jo-1为2.1%。结论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患者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8.
《北京医学》2009,(6):I0004-I0004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风湿肾内科,是北京郊区县最早开展风湿免疫病诊断及规范化治疗的科室;同时开展肾脏病研究和治疗,是进行血液透析一体化治疗的成熟科室。  相似文献   
39.
Yang X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531-531
不明原因发热是内科疾病鉴别诊断中最难的内容之一,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是其三大病因。内科各专科医生中,普遍对感染和肿瘤性疾病警惕性高,而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警惕性相对低,然而问题亦常发生于后者。  相似文献   
40.
梁柳琴  杨岫岩 《新医学》2001,32(1):51-52
1引言从奎宁治疗红斑狼疮(1894年)算起,抗疟药治疗风湿免疫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抗疟药被誉为免疫调节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早年有用阿莫地喹、阿的平、氯喹、羟氯喹等,后来因阿莫地喹和阿的平不良反应大而被淘汰,氯喹和羟氯喹则被延用至今。然而,由于对氯喹和羟氯喹的不断认识,它们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病的比率在发生着变化。60年代抗风湿治疗多数选用氯喹,90年代抗风湿治疗90%以上是选用羟氯喹。在抗风湿治疗中,抗疟药主要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