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6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63篇
耳鼻咽喉   94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24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22篇
内科学   343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272篇
综合类   852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13篇
  8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85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齐墩果酸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Ⅱ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瞻性双盲法临床研究,可评价的恶性肿瘤病人28例,口服齐墩果酸40mg,每日3次,1个月后测定吞噬细胞百分比,由54.1%提高至67.42%。吞噬指数由0.69提高至0.81。迟发超敏反应1:1000浓度转阳性率52.6%(10/19)。E-玫瑰花结试验在本组试验前后无显著变化。同期服用安慰剂的9例对照病人则无变化。治疗后齐墩果酸对骨髓、肝、肾功能均无影响,故可做为比较理想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应用于临床,以促进病人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3.
接触致敏物后出现皮肤发红、风团、瘙痒等表现,称为接触性荨麻疹.根据疾病的发生机制可分为非免疫性、免疫性和不明机制者.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局部出现皮损,往往在数小时内皮疹消退.而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除了局部表现外,常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其他系统受累.该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病因治疗较为困难,特异性免疫疗法、抗IgE单克隆抗体可能为该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24.
应用γIL-2体外诱导自身LAK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killingcell),对眼部早、中期恶性肿瘤病人进行瘤区注射,取得较好效果。25例恶性肿瘤中,IL-2LAK细胞治疗10例;肿瘤完全消退9例,部分消退1例。手术+IL-2LAK细胞治疗15例,肿瘤完全消退。随访中除1例肿瘤部分消退失访外,其他24例经1~5年观察均未见复发。以上结果表明,自身LAK细胞局部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晚期肾癌(mRCC)的免疫治疗已经有20多年。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处在摸索探讨阶段。本文就以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瘤苗、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展开综述,对各种形式的综合免疫治疗包括各种细胞因子的组合方式,各种形式的瘤苗,单克隆抗体和基因治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6.
《长寿》2007,(12):53-53
健康事业,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康奇胶囊为代表的健康品牌体现了“无伤害免疫疗法”的先进理念和显著功效,也创造出无数健康的奇迹,让无数家庭重新找回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27.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经白细胞介素2(IL-2)体外培养后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且有一定的靶细胞特异性,其抗肿瘤效果强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即LAK细胞(P<0.01)。从瘤体中新鲜分离到的TIL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极低,经IL-2体外培养后,其杀伤活性逐渐增高,以培养至7~25d的杀伤活性最强,这与IL-2使TIL分泌3种抗癌淋巴因子包括IL-2、IFN-γ、淋巴毒素(LT)增加有关。体外培养25d后,TIL的抗肿瘤活性下降,实验表明这与培养过程中TIL的Lyt-2~+细胞(Tc)减少而L3T4~+细胞(T_H)增多有关。TIL经冻存复苏和IL-2体外培养后仍保持很强的抗肿瘤活性,冻存前后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这为间断地运用TIL治疗复发性、晚期肿瘤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
用链脲霉素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成模后7天内连续静脉注射大鼠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WZDs)或隔日腹腔注射新鲜分离的大鼠树突状细胞(DC)3×15^5--2×10^6个,或用WZDs在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体外预处理处理待移植的胰岛细胞,观察DC对移植胰岛细胞存活时间的影响和WZDs抗排斥反应的作用,通过检测受体大鼠血糖、尿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示直接注射WZDs和接受经WZDs预处理胰岛细胞的受体,排斥  相似文献   
29.
本文应用济南假单胞菌苗胸腔内注入治疗癌性胸腔积液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该菌苗能迅速控制胸水增长,周身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癌性胸腔积液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喉癌浸润的淋巴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技术,为开展喉癌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手段。方法 将15份喉鳞癌标本用胰蛋白酶消化,进行淋巴细胞分离,用含白介素-2的培养液培养,扩增,装安瓿,冷冻保存备用。在此期间对细胞悬液中细胞成分的变化作了对比分析,并分析白介素-2在淋巴细胞分离中的作用。结果 从喉的不同部位摘取的肿瘤组织及肿瘤不同分期的淋巴细胞培养后分离出的数量无差异。冷冻保存对淋巴细胞活力无影响。白介索-2是淋巴细胞的生长的重要条件。结论 正确按照此法培养的喉癌浸润的淋巴细胞能达到临床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