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25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3篇
中国医学   24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夜交藤煎剂的镇静催眠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The sedative-hypnotic effect of Caulis Polygoni multiflori decoction (CPMD) was studied by the rolling cylinder method in mice and by the somnopolygraphic recording method in rats. The result from the rolling method in mice showed that CPMD (9g/kg) did have synergic action with the subthreshold hypnotic dose of sodium pentobarbital (20mg/kg). The result from the somnopolygraphic recording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immediate hypnotic effect of an effective dose of CPMD (20g/kg) wa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diazepam (5mg/kg) used 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chiefly an in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slow wave sleep phase (SWS) and a decrease in the duration of paradoxical sleep phase (PS). By the end of a three-day session in dose of twice a day the hypnotic effect appeared more prominent and the reduction of SWS latency became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哌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热水缩尾法、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实验法、尼可刹米惊厥法和小鼠断头法分别观察哌嗪的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脑缺血作用。结果300mg/kg的哌嗪对扭体法、热水缩尾法等测试,均有明显提高小鼠痛阈的作用;能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的镇静催眠作用;对抗尼可刹米所致小鼠惊厥;延长小鼠断头后喘息时间。结论哌嗪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抗脑缺血作用,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3.
埃佐匹克隆(Lunesta TM)为新型非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是佐匹克隆的(S)-异构体。临床研究表明其耐受性良好,无明显反跳性失眠。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失眠。现对其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及临床评价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4.
从肝论治方药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情志因素诱发失眠者所占比例最多,其临床表现除失眠外伴有心烦、易怒等精神情志改变的症状。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过去失眠症多从心论治,但对情志不遂所致失眠疗效欠佳。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具有普遍性,是中医的诊疗特色之一[1]。根据肝主疏泄、调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郁可化火内扰神魂,则烦躁易怒不得眠。故治疗精神、情志改变导致的失眠症应从肝论治[2],有报道失眠症从肝论治疗效确切[3]。本文应用从肝论治的经典方药疏肝理气方———柴胡疏肝散、疏肝健脾方———逍遥丸和清肝泄热方———龙胆泻肝丸,观察其对正常和肝郁证动物…  相似文献   
75.
保留灌肠的目的是自肛门灌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治疗肠道疾病或达到镇静催眠的作用。在一般保留灌肠中,灌注药液少,常以50~100ml居多。常规灌注法用灌注器或漏斗进行保留灌肠,有很多的不便,如灌注前灌注器或漏斗的清洗与消毒、灌注后灌注器或漏斗的清洗与消毒等,给此项操作增添了很多繁琐和不必要的麻烦。根据临床工作实践,我们将保留灌肠装置根据药液的成分或多少改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6.
单味新鲜百合止咳镇静催眠等作用药理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单味新鲜百合的止咳、镇静催眠及抗缺氧作用进行相关药效实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硫引咳法、戊巴比妥钠催眠实验以及常压耐缺氧能力的实验方法,比较新鲜百合与干品百合的止咳、镇静催眠及耐缺氧的作用。结果新鲜百合对小鼠有明显延长潜伏期的作用,明显缩短戊巴比妥钠小鼠的入睡时间,明显提高耐缺氧能力。结论新鲜百合具有较明显的镇静止咳、催眠及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77.
清热安神方解热、镇静、催眠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安神方的镇静、抗惊和解热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小鼠自主活动的测定;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致小鼠入睡的影响;对尼克刹米所致惊厥的保护作用;对鲜啤酒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结果:清热安神方可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加强戊巴比妥钠的诱导睡眠作用,减少尼克刹米致小鼠的惊厥次数,降低酵母致热大鼠异常升高的体温。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为160g/kg。结论:清热安神方有镇静、安神、解热、抗惊作用,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78.
独活香豆素组分对戊巴比妥钠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独活香豆素组分(TCA)对戊巴比妥钠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5%吐温-80,20mL/kg)、氯霉素(25mg/kg)及TCA(50、100mg/kg)组,等容灌胃给药1h后,再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mg/kg或巴比妥钠200mg/kg,观察催眠潜伏期和催眠时间。结果氯霉素和高、低剂量的TCA使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延长249.8%、171.1%和78.7%,均P<0.01;对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TCA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枣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枣属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枣属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0.
李献  李波 《医学信息》2001,14(12):896-897
催眠针法 〔1〕是运用语言诱导 ,心理暗示 ,逐步进入催眠状态 ,在全身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针灸 ,治疗信息通过声波及穴位刺激 ,经不同的信息通道传入体内 ,经过大脑的加工、整合 ,发生共振 ,形成较强的信息 ,作用于相关部位 ,产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基因的表达有关。1 心理与基因表达在心理与基因表达的研究中 ,对心理应激时快反应基因的表达研究较多。快反应基因或即刻早期基因 (im mediateearly gene,IEG)该基因家族包括 c- fos在内的近百个成员。IEG的一大特点是对细胞外刺激的快速诱导性 ,神经肽、氨基酸、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