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81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92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5093篇
内科学   782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257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科学   455篇
综合类   4512篇
预防医学   1943篇
眼科学   53篇
药学   2951篇
  61篇
中国医学   701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876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937篇
  2020年   916篇
  2019年   982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839篇
  2016年   874篇
  2015年   858篇
  2014年   1520篇
  2013年   1190篇
  2012年   1312篇
  2011年   1190篇
  2010年   1007篇
  2009年   806篇
  2008年   727篇
  2007年   626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全球广泛分布的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患高血压病人数达6亿[1]。尽管药物疗法已使90%以上的高血压病人血压降至正常[2],但研究表明,不良的  相似文献   
92.
癫痫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病和慢性病,需要长期规范服用抗癫痫药(以下称AEDS)治疗。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儿能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但还有20%-30%患儿不能得到很好控制。除部分确实为难治性癫痫外,有一部分是由于未正规使用AEDS或药物依从性差所致。本文对62例癫痫患儿服药不依从行为进行调查,旨在纠正患儿服药不依从行为,达到正确合理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接受常规护理方案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叙事护理方案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况、睡眠质量及干预8后周用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指标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睡眠质量提升,且观察组睡眠质量提升更为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药依从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P<0.05)。结论 叙事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同时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4.
门诊精神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门诊精神病人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对策.方法 对500例门诊精神病人进行有关治疗依从性方面的调查,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有关因素及所采取的对策等.结果 治疗依从性差多发生于疾病的复发期(64.9%)和进展期(63.1%),平均持续8.7天.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为:病情较严重、无自知力、药物副作用以及缺乏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所采取的对策为:应用长效针剂、调整剂量、加强监管等.结论 应加强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提高精神病人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个体化出院指导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个体化出院指导联合一般性出院指导和单用一般性出院指导,出院三个月和六个月时跟踪随访。结果:实验组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出院后随访病情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个体化出院指导可提高高血压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6.
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10月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及北京回龙观医院门诊就诊的12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自编抑郁症患者就诊状况及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患病及就诊情况调查、抑郁症发病次数、巩固治疗期坚持服药时间知晓情况及实际服药情况等.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各因素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完全依从组(完全按照医嘱时间和剂量服药的患者)和部分依从组(部分按照医嘱时间和剂量服药的患者)在医疗费用支付形式、病程、家属态度、抑郁症阳性家族史、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就诊模式、第一主诉、患病次数、坚持服药时间知晓情况、家庭平均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服药依从情况作为因变量,将以上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月收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家属态度、就诊模式、医药费支付形式、病程进入回归方程,各变量比值比分别为:10.932、9.604、7.246、6.019、2.611、0.209.结论: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对疾病性质的认识、家属态度、就诊模式、医药费支付形式、病程、家庭平均月收入等是影响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集体心理干预治疗在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中治疗的价值.方法将门诊就诊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集体心理干预联合弱视综合治疗组(43例49 眼),同期就诊的39例42 眼行弱视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起效时间、依从性及疗效.结果集体心理干预治疗起效快于综合治疗(21.1±0.6天/30.5±3.3天,t=4.89, P<0.001).治疗三月后,集体心理干预组依从性良好的有79.1%(34/43),综合治疗组依从性良好的有53.8%(21/39),集体心理干预治疗的依从性好于综合治疗组(χ2=5.892,P=0.015).治疗六月后,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83%,χ2=1.539,P=0.215).但集体心理干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高于综合治疗组(27% (13/49)/7% (3/42),χ2=5.866,P=0.015).结论集体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提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的依从性,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东城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建立合理的治疗模式以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队列研究设计,研究起点为首次入组治疗的患者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首次接受治疗的时间,终点为2021年4月30日。使用寿命表法分析维持治疗情况;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331名患者进入本次研究。截至随访终点,累积发生脱失210例,脱失比例为63.44%。维持治疗时间中位数为5.33年。患者1、2、5年的累积维持治疗比例和维持治疗人年数分别为77.05%、67.67%、52.41%和279.00、234.50、170.00人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入组时年龄<50岁(HR=1.825,95%CI:1.087~3.062)、有职业(HR=1.515,95%CI:1.037~2.213)、日服药剂量<60 mg/d(HR=2.025,95%CI:1.380~2.972)、接受过强制隔离戒毒(HR=2.617,95%CI:1.345~5.092)是降低患者依从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日服药剂量、职业、入组时年龄、是否接受过强制隔离戒毒是北京市东城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日服药剂量的减少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依从性下降,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门诊医生在降低患者的服药剂量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药物治疗认知、态度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为改善药物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选取900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842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42名糖尿病患者中,52.7%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好。年龄越大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差(OR = 0.66,95%CI:0.46~0.94,P = 0.022;OR = 0.46,95%CI:0.30~0.71,P<0.001);病程5~10年的患者比小于5年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更好(OR = 1.43,95%CI:1.03~1.98,P = 0.034);药物治疗认知水平越高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越好(OR = 2.78,95%CI:1.21~6.38,P = 0.016;OR = 2.89,95%CI:1.27~6.58,P = 0.012);药物治疗态度较好的患者比较差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更好(OR = 2.58,95%CI:1.28~5.18,P = 0.008)。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仍有待提升;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认知水平与治疗态度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转变患者的药物治疗态度。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精神症状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中选取1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微信健康教育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入组时)、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 MA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的评分及再住院率进行比较,以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前两组患者MARS和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MA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84±2.68) vs (5.90±2.16)和(7.26±2.33) vs (5.97±1.77)]、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6.33±7.50) vs (50.52±6.74)和(44.09±7.93) vs (50.03±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和降低再住院率,值得社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