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71篇
  免费   76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067篇
基础医学   397篇
临床医学   4771篇
内科学   341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3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38篇
综合类   11498篇
预防医学   477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918篇
  93篇
中国医学   494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719篇
  2022年   622篇
  2021年   910篇
  2020年   888篇
  2019年   1034篇
  2018年   404篇
  2017年   952篇
  2016年   943篇
  2015年   1126篇
  2014年   2384篇
  2013年   2292篇
  2012年   2415篇
  2011年   2687篇
  2010年   2434篇
  2009年   2142篇
  2008年   1919篇
  2007年   1613篇
  2006年   1358篇
  2005年   1375篇
  2004年   1129篇
  2003年   1092篇
  2002年   897篇
  2001年   743篇
  2000年   560篇
  1999年   390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328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91.
朱桂香 《山东医药》2008,48(35):6-6
产后大出血是危及产妇生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病急、病情重,传统上对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多采用髂骨内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2005年3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产后子宫大出血患者26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应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经阴道分娩、确诊为顽固性尿潴留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导尿常规处理和心理疏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6%),治疗组治疗后导尿时间、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齐刺法结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顽固性产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B超在产后宫内胎盘残留清宫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产后宫内胎盘残留需行清宫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B超清宫术,对照组直接行清宫术。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一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一次成功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统计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进行手术的350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血量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怀孕时间、是否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是否有宫缩乏力、流产史、产后出血史、吸烟、饮酒、巨大儿、前置胎盘以及体重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该研究的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发生出血者38例,发生率为10.90%,产后出血组中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分别为(1513.45±156.34) mL和(1245.32±55.21) mL;产后非出血组为312例,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分别为(221.25±67.21) mL和(108.21±65.24)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流产病史、巨大儿、宫缩乏力和前置胎盘是高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中必须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5.
高英杰 《中外医疗》2015,(4):18-19,75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剖宫产术后产后的出血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并分析回顾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435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产后出血90例,占20.69%,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选取了512例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妇临床资料作为参照组,对可能诱发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探讨。结果435例剖宫产产妇中90例产妇在术后早期均出现了出血的问题,占20.69%,在90例剖宫产术后早期出血的患者中,72例患者的出血量在500~1000 mL,占80%,13例患者的出血量为1000~2000 mL,占14.4%,5例患者的出血量>2000 mL,占5.6%,经过抗炎止血等治疗措施后,患者均于5~9 d内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主要的产后出血因素包括了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痕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具体为产后宫缩乏力62例,占68.9%,其中双胎8例,巨大儿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胎盘早剥7例,前置胎盘10例,疤痕子宫6例,药物因素6例,全身因素5例;胎盘因素16例,占17.8%,其中胎盘粘连13例,胎膜少许残留3例,7例为软产道裂痕,占7.8%,5例为凝血障碍,占5.5%。结论剖宫产产后早期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且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要明显多于阴道自然分娩产妇,所以要加强术前风险因素分析,做好相关止血措施以保证产妇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产后延续护理对产妇产褥期心理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4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接受常规性门诊复诊、电话咨询和出院指导,观察组组建服务小组,通过QQ及微信咨询、电话回访、家庭访视实施延伸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自理能力、母乳喂养、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指导。结果实施延续护理前两组的汉密顿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施延续护理以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19.34±3.87)低于对照组的(28.74±4.26)(P0.05);生活质量评分(88.94±7.26)、自我护理能力评分(111.34±12.87)高于对照组的(84.25±7.64)、(98.79±10.54)(均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86.67%、护理满意99.05%高于对照组的71.43%、91.43%(P0.05),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的5.24%(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产妇产后应用中可较好地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心理以及自理能力,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几率,利于产妇预后的改善,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该院6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在65例患者中,11例为边缘型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36.4%,16例为部分型前置胎盘患者中,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37.5%,38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为57.9%,年龄大于33岁的患者出血率为55.2%,要高于年龄小于33岁患者的44.4%,有剖宫产史的患者为12例,有人流史的患者为16例,占总数的43.1%,有15例患者并发胎盘粘连或植入,发生率达到23.1%。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前置胎盘患者要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态度,通过相关因素的分析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患者的产后护理,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8月期间该院接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00例,按临床意愿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好转率优于对照组(96.0%vs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欣母沛应用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有效控制出血量,提高临床好转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9.
孙芹 《当代护士》2018,(9):107-108
目的探讨分析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量以及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控制了出血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吴君梅 《中国康复》2018,33(2):126-128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肌肉肌电活动、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产妇,根据是否于产后6周接受盆底康复锻炼分为康复组83例(给予生物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57例(患者不愿意接受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对比2组产妇产后6周及3个月时的盆底肌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结果:产后6周时,康复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电位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康复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电位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康复组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的疲劳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3个月,康复组的C点距离、D点距离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产后3个月,康复组的PFIQ-7、PISQ-12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肌肉肌电活动、盆底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