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8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0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48篇
内科学   164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1636篇
预防医学   80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11篇
  12篇
中国医学   25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245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丙型和戊型肝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为阐明丙型和戊型肝炎在我国的流行严重度和流行规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般人群调查近9万人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流行率各为2.2%和9.7%,散 生病毒性肝炎感染比率各为2.15%和16.4%。丙型肝炎在我国主要经血传播,与血液接触密切人群中HCV感染率高达50-70%,慢性化比比例高达40-60%,目前供  相似文献   
92.
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例选择,治疗方法和疗效以及副作用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3.
本文首次报告新疆6例丙型肝炎。对2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抗HCV检测,结果6例阳性。结合临床及化验检查,可诊断为丙型肝炎。对此6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多发生在输血后,临床表现不重,肝功能检查主要是ALT反复波动不降,易致慢性。  相似文献   
94.
丙型肝炎(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为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源。其致病机理是宿主免疫反应对肝细胞损害的结果,无保护性抗体。HCV感染后可引起急、慢性丙肝、肝硬化及肝癌,故日趋引起临床的重视。  相似文献   
95.
周永兴 《人民军医》1997,40(6):354-355
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发现了干扰素(in-terferon,IFN),并证明其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作用。后来证实IFN实际是机体一种天然防御物,当机体受到外来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细菌菌体与其代谢产物以及病毒包膜刺激作用后,机体某些细胞便诱导产生IFN。IFN分三类,即a、0、y。在人类a-IFN至少有17种基因型,而民y-INF仅一种基因型。它们的作用除抗病毒外,尚有抗细菌、抗原虫、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因此近年来人们对IFN的生产及在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l!FN的抗病毒机制IFN的抗病毒机制不是直接忙…  相似文献   
96.
据Medscape.com6月27日(原载Arch Intern Med.2007;167:1271—1276),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年龄18—70岁的患者,丙肝检查发现阳性则可能增加发展成终末期肾病的风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核心蛋白(HCvC蛋白)致癌作用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STPs)。方法 将构建成功的HCVC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HCV-C,分别与环AMP反应分子(CRE)、血清反应因子(SRF)、血清反应分子(SRE)、活化蛋白—1(AP—1)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重组表达质粒共转染肝门部胆管瘸细胞株(QBC939),通过检测转染后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确定与HCVC蛋白作用的信号转导分子。结果 HCVC蛋白通过NF—κB介导的STPs,使荧光素酶比活性较正常对照增高7倍;而HCVC蛋白并不能激活QBC939细胞中与pAP—1、pCRE、pSRF和pSRE相关信号转导途径。随着pcDNAHCV—C转染量的增多,NF—κB被活化的程度也升高,两者呈剂量依存关系。结论 HCvC蛋白活化肝门部胆管癌细胞中NF—κB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98.
丙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8):105-107
血硒含量检测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李善姬等(吉林吉林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132002);《吉林医学》,2007,28(3):333-334[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硒含量及变化情况。方法: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112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21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硒含量,并选取48例正常健康人做对照。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孕妇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及如何评估丙型肝炎病毒对母婴健康的威胁是本文要探索的问题.围绕上述两个问题,我室就1993年以来的资料进行如下分析.1 对象与方法1993年10月~1997年6月我院作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2274例.平均年龄28岁.怀孕7个月时抽取静脉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球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Anti-HBs)、e抗原(HBeAg)、e抗体(Anti-HBe)、核心抗体(Anti-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凡Anti-HCV( )的,再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测丙型肝炎病毒RNA(PCR法).  相似文献   
100.
周玉中 《临床荟萃》1997,12(16):728-729
丙型肝炎(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以经血途径感染的一种传染病。美国Choo等于1989年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克隆,并建立了抗-HCV和HCV-RNA实验室检测方法以来,国外对HC进行了大量研究。基于HC病因研究和治疗药物的发展,其疗效亦有新的提高,兹将本病国内外药物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1 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由细胞基因组控制的一类诱生蛋白质。IFN从细胞产生并释放出来,又可作用于相应的其它同种细胞,使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调节抗体免疫活性的蛋白。根据IFN来源、理化、生物学性质及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γ三型,其中。型又分o_1和。_2两个主要亚型。由于其核苷酸序列的不同,。_2型又分为o_2a、。_2b和c_2c三种。不同的亚型有其不同的生物学意义,它们在不同细胞培养上表现不同的抗病毒性,而且对不同病毒的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