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74篇
  免费   1442篇
  国内免费   59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9篇
妇产科学   123篇
基础医学   72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652篇
内科学   1807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370篇
特种医学   14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852篇
综合类   10965篇
预防医学   234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803篇
  55篇
中国医学   3876篇
肿瘤学   206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762篇
  2022年   785篇
  2021年   1125篇
  2020年   1183篇
  2019年   1072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1086篇
  2016年   991篇
  2015年   1134篇
  2014年   2281篇
  2013年   2113篇
  2012年   2746篇
  2011年   2842篇
  2010年   2464篇
  2009年   2274篇
  2008年   2439篇
  2007年   2156篇
  2006年   1793篇
  2005年   1766篇
  2004年   1316篇
  2003年   1154篇
  2002年   892篇
  2001年   712篇
  2000年   511篇
  1999年   400篇
  1998年   361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左下肢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rhG-CSF治疗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动脉造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比较两组外周血CD34 细胞的含量、缺血下肢侧枝血管计数及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治疗后3 d实验组CD34 含量(%)为(0.7150±0.0873)明显高于对照组(0.3983±0.0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第15、30天时侧枝血管计数(6.33±0.82、9.17±0.75)均高于对照组(3.33±0.52、4.17±0.75)(P<0.01);第40天实验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8.5/HP,明显高于对照组4.2/HP(P<0.01)。结论rhG-CSF可以增加兔缺血下肢的毛细血管数量,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效果. 方法 38例DVT均行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12例联合血管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按我院疗效观察标准:治愈,造影检查示血栓完全溶解,静脉壁光滑;显效,静脉回流通畅,静脉内有附壁血栓,管腔内径≥2/3;有效,静脉内仍有血栓残留,管腔内径<2/3;无效,造影检查示静脉回流不通畅. 结果 治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治疗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4例随访3~24个月,其中3~6个月7例,7~12个月12例,13~24个月15例,血栓复发2例,经再次深静脉置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部分再通. 结论 介入治疗DVT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3.
外周动脉病经皮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外周动脉病(PAD)定义为冠状动脉以外的血管,它实际上分布在整个人体,其范围远远超过了冠状动脉。狭义的外周动脉病仅指下肢动脉病,本文仅指后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外周动脉病的患病率也如冠心病一样不断上升,甚至已经超过了冠心病的患病率。在我国年龄大于60岁的人群中PAD的估测患病率超过10%,这可能系保守的估计,因为还有一些患者可能没有症状或不知道症状系动脉阻塞所致,这类患者的PAD症状要么被忽视,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下肢骨折患者出院后对康复护理支持的需要。方法用发放名片、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的方法对213名下肢骨折住院患者出院后进行康复护理。结果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的疾病,而康复护理大多在家中进行,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极需医护人员的指导。结论通过对213例下肢骨折患者开展出院后的康复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肢体的功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5.
患者女性,28岁,因“进行性四肢麻木2年,加重2月”,入院。自诉2年前无名显诱因出现右手指麻木,以右手无名指为明显,几天后出现左手麻木。约1月后出现右下肢放射样疼痛,几秒钟后缓解,以后又再现数次,后变为持续性麻木,1天后出现右下肢麻木。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并予以治疗。病情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 检测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下肢血管病变的84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的24例,以及69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组血及血浆粘度显著高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高粘倾向,表明血液粘稠,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变形力下降,是糖尿病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0.75%盐酸罗哌卡因1.2mL,Ⅱ组采用0.75%盐酸布比卡因1.2mL,均以脑脊液稀释后蛛网膜下腔给药,术中麻醉效果不佳时硬膜外腔追加1.5%利多卡因5—10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T12阻滞维持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最大Bromage评分小,Bromage 1分的维持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88.
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以男性患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其中斜疝约占全部腹股沟疝患者的85%~95%[1].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了应用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我院自2002年起开始应用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至2008年12月已进行7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9.
美国医师学会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诊疗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医师学会和美国家庭医师委员会近期公布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指南。该指南的目的是总结现有的证据,主要是针对初级医疗保健人员提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合理建议,帮助临床医师理解和应用不同的诊断工具,如D-D imer和超声,以及识别高危的临床特征。VTE包括DVT和PE。根据美国的资料,每年发生的VTE约60万例,因漏诊未得到治疗的患者中,26%将发生致命性血栓事件,还有26%的患者再次发生非致命性血栓事件而最终致死。存在于膝以上的血栓易合并PE,小腿部的血栓发生PE的风险较低,但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90.
高能量损伤导致的下肢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保肢治疗,对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随着修复重建技术的提高和术后辅助治疗的完善,给保肢治疗带来了希望,但总体疗效仍不理想。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对32例下肢严重损伤患者行保肢治疗,现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保肢的指征、肢体重建的方法与时机及保肢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