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86篇
  免费   2244篇
  国内免费   3106篇
耳鼻咽喉   298篇
儿科学   567篇
妇产科学   317篇
基础医学   3860篇
口腔科学   1182篇
临床医学   5176篇
内科学   3798篇
皮肤病学   377篇
神经病学   1472篇
特种医学   11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2899篇
综合类   13160篇
预防医学   2670篇
眼科学   1706篇
药学   3922篇
  43篇
中国医学   3064篇
肿瘤学   1428篇
  2024年   397篇
  2023年   1223篇
  2022年   1010篇
  2021年   1044篇
  2020年   885篇
  2019年   998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849篇
  2016年   942篇
  2015年   1101篇
  2014年   1584篇
  2013年   1790篇
  2012年   2335篇
  2011年   2695篇
  2010年   2454篇
  2009年   2508篇
  2008年   3007篇
  2007年   2635篇
  2006年   2409篇
  2005年   2747篇
  2004年   2103篇
  2003年   2020篇
  2002年   1518篇
  2001年   1299篇
  2000年   1014篇
  1999年   901篇
  1998年   743篇
  1997年   676篇
  1996年   662篇
  1995年   609篇
  1994年   489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365篇
  1991年   290篇
  1990年   315篇
  1989年   265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张胜威 《河南中医》2019,39(6):882-885
目的:观察益气提升方联合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Ⅲ度脱垂性内痔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Ⅲ度脱垂性内痔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TST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草木犀流浸液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益气提升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Th1细胞因子(IL-2、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 50%,对照组有效率92. 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第5天及术后第7天VAS评分均低于术后第1天,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第7天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IL-4、IL-10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益气提升方联合TST治疗Ⅲ度脱垂性内痔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能够提高Th1细胞因子水平,平衡体内Th1/Th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s)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1例SLE患者(女性192例),记录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抗ENAs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和英岛狼疮评定组评定表(BILAG)2种评估方法评价疾病活动度。结果抗SSA抗体与头痛(r=0.26,P=0.04)、视物模糊(r=0.31,P=0.02)、皮疹(r=0.39,P=0.01)、脱发(r=0.23,P=0.04)、口腔溃疡(r=0.37,P=0.04)和SLEDAI(r=0.27,P=0.03)呈正相关,与C3呈负相关(r=-0.29,P=0.003);抗SSA抗体与抗SSB抗体呈正相关(r=0.69,P<0.01),但与抗dsDNA、抗RNP和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SB抗体与头痛(r=0.34,P=0.02)、视物模糊(r=0.27,P=0.04)、SLEDAI(r=0.36,P=0.02)和BILAG血管炎评分(r=0.23,P=0.03)呈正相关,与C3(r=-0.27,P=0.007)呈负相关;抗SSB抗体与抗RNP抗体或抗Sm抗体无相关性。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r=0.16,P=0.001)、肾炎(r=0.32,P=0.02)、尿蛋白定量(24 h)(r=0,23,P=0.004)、SLEDAI(r=0.37,P=0.004)和BILAG肾脏评分(r=0.31,P=0.01)呈正相关,并且与发病年龄(r=-0.31,P=0.02)、白细胞(r=-0.35,P=0.01)和C4(r=-0.23,P=0.04)呈负相关。抗RNP抗体与雷诺现象(r=0.32,P=0.04)、抗dsDNA抗体(r=0.46,P=0.007)和BILAG皮肤黏膜评分(r=0.33,P=0.01)呈正相关,与白细胞(r=-0.27,P=0.03)呈负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抗SSA抗体与头痛、视物模糊和C3仍相关,抗SSB抗体与C3和头痛仍相关。抗Sm抗体与疾病病程和总SLEDAI评分相关,而抗RNP抗体仅与BILAG黏膜皮肤评分相关。结论抗ENAs抗体与SLE的临床表现相关,并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提示检测抗ENAs不仅可以反映SLE患者的临床表现,且其在疾病活动的评估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药房》2019,(7):1004-1008
目的:综述天然药物基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为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NF-κB""天然药物""中药""民族药""类风湿性关节炎""Natur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Ethnomedicine""Rheumatoid arthrit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3年1月-2018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rvier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组方制剂、单味药材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三个方面总结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45篇,其中有效文献54篇。组方制剂如双藤痹痛酊、仙方活命饮、二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龙钻通痹方、金乌健骨汤,单味药材如龙须藤、类叶牡丹、黑骨藤、天麻,中药活性成分如雷公藤红素、青藤碱、姜黄素、黄芩苷、芍药苷等均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如NF-κB蛋白、NF-κB抑制蛋白(IκB)]和酶[如IκB激酶(IKK)]的表达,阻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改善炎症反应,进而抑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变化。由于天然药物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一般是多种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进一步通过实验明确天然药物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药效基础,为研发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型药物提供新的思路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髓核激光汽化减压术(PLDD)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76例LDH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PLD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背肌功能锻炼,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障碍(RM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3月后的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MQ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9. 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 95%(P0. 05)。结论 PLDD治疗基础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能促进疼痛、功能受限改善,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提升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接班核查表在ICU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方法有目的地抽取已接受ICU上岗培训的30名护士,对其在应用交接班核查表前后的交接班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护士运用交接班核查表进行床边护理交接班后,在患者基本情况、气道管理、循环监测、导管护理、基础护理、安全措施等方面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交接班核查表在ICU护士床边护理交接班中起了较积极的作用,能起到方便交接班,减少交接班遗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同源病     
<正>(homologous isogenous disease或autoploidy disease)是指同一的致病因素及相同的发病机制,使不同的脏器或系统同时或相继受到损害,如肝豆状核变性。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病因、单一系统的独立的疾病单元,是一种模糊概念;是归纳一些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由多病因或病因不明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病征;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库欣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和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DMF组,每组15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予双蒸水灌胃1次;模型组大鼠每天一次性腹腔注射一水乙醛酸80 mg/kg;DMF组大鼠每天DMF 25 mg/kg灌胃处理,连续14 d。比较3组大鼠肾脏草酸钙晶体含量、氧化应激指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差异;比较3组大鼠尿钙、尿草酸含量、尿量、血肌酐和尿肌酐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未见明显草酸钙晶体,DMF组比模型组草酸钙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DMF组血肌酐含量均明显升高,且DMF组低于模型组(P<0.05)。3组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rf2和HO-1明显降低,且模型组低于DMF组(P<0.05)。结论:DMF可以有效降低肾草酸钙结石模型大鼠的草酸钙晶体附着以及缓解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DMF诱导Nrf2和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