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肩关节前侧手术入路主要临床适应证:(1)肱骨外科颈骨折切开复位术;(2)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修复术;(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术;(4)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修补术;(5)肩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6)肩关节肿瘤活检术或肿瘤切除术;(7)肩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8)肩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经改良三角肌+肱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浙江省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三角肌+肱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三角肌+肱肌分离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3.
夏李明  金谷  吴昊 《肿瘤学杂志》2015,21(11):913-916
摘 要:[目的] 探讨间室切除在三角肌区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三角肌全切后肩外展功能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8例手术治疗的三角肌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三角肌区恶性肿瘤7例,转移性肿瘤1例。均行三角肌间室切除。肩外展功能重建:轴型背阔肌肌瓣转位6例;斜方肌移位2例。观察其术后功能恢复并进行随访。[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肌力Ⅴ级7例,Ⅳ级1例。肩主动外展90° 6例,70° 2例。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期间患肩功能良好;未见复发、转移迹象。[结论] 三角肌间室切除是治疗三角肌恶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三角肌全切后需行肩外展功能重建;重建方式可选择轴型背阔肌肌(皮)瓣和斜方肌肌瓣,本研究提示轴型背阔肌肌(皮)瓣重建后功能优于斜方肌肌瓣重建。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肘关节伸侧和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肘关节伸侧组与三角肌下缘组,每组9例。一次性皮下注射rHuEPO60U/kg,用化学发光免疫量度检测血清EPO浓度。结果两组给药后AUC、Cmax、Tmax、CL/F、MRT、Vz/F、HL_Lambda_z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伸侧组在给药24h内即血药浓度达峰值时及浓度下降过程出现两个平台期,三角肌下缘组无类似现象。结论肘关节伸侧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rHuEPO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方面有很好的等同性。  相似文献   
95.
我院1992~1998年共收治5例肩关节绞伤后三角肌缺损的病人。伤后肩关节半脱位,外展功能受限。采取对侧腓肠肌内侧皮瓣游离移植。半年后随诊,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及疗效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5岁。左肩三角肌缺损2例、右肩三角肌缺损3例,均为机器绞伤。肩关节半脱位。 2 治疗方法 根据缺损范围制备对侧腓肠肌内侧肌皮瓣。制备过程中充分游离腓肠肌内侧动、静脉。腓肠内侧肌运动神经支、腓肠内侧皮神经。肩部术区清创游离旋肱后动、静脉,腋神经运动支及感觉支(腋神经出四边孔后分为运动支及感觉支,运动…  相似文献   
96.
手法治疗枕后三角肌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97.
应用新型人工腱(109HH人工腱)对15例三角肌瘫痪、肱二头肌麻痹病人进行抬肩屈肘功能重建术,随访6个月至1年,抬肩达12~180°,屈肘正常肌力达4~5级,功能恢复优良;无肌腱粘连,无拉、应力衰减及排斥反应。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严格皮肤准备,教会病人功能锻炼的步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对预防感染、促进关节功能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8.
肌肉注射后三角肌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吸附百白破以其价廉、免疫效果肯定得以在免疫门诊广泛接种于适龄儿童。但是由于临床副反应发生率很高(红肿浸润的反应率达到20.7%,中强反应率达到10.0%。特别是已形成的硬结,需要数月才能吸收消散),不仅给接种儿童带来痛苦,还影响后续注射。通过临床实践,防保人员采用上臂三角肌深部肌肉注射,与传统注射方法相比。明显地降低百白破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人三角肌肌梭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揭示三角肌的肌梭分布 ,为相关临床应用提供较详尽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①用经甲醛固定 1年以内的童尸 3具 (3~ 10a)及成人尸体 2具 (2 5a,4 0a) ,完整取下三角肌 ,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其肌内神经。②用经甲醛固定 2年以上的童尸 5具 (2~ 11a) ,在三角肌前亚部、中、后亚部取材 ,组织学HE染色后 ,采用体视学方法进行肌梭密度的研究。 结果 :①三角肌中亚部的肌内神经分支较为丰富。②三角肌的肌梭指数为38.0 2个 / g ,肌梭联合体比例为 13.31%。三角肌中亚部的肌梭密度和肌梭联合体比例与三角肌前、后亚部相比较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中亚部肌腹中部远端的肌梭密度与其近端相比较 ,无显著差异。前亚部的肌梭密度与后亚部相比较 ,无明显差异。结论 :人三角肌三个亚部的肌梭密度不同。三角肌中亚部的肌梭密度和肌梭联合体比例大于前、后两个亚部 ,提示其在肩关节运动的监测和姿势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该肌进行活检或病理检查取材研究时应当考虑区分亚部或深浅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