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51篇
内科学   17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18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78篇
药学   49篇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91.
重点综述了呼吸机捆绑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提出实施标准化的操作和监督机制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VELA呼吸机报警原因与患者安全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8年4月~2011年4月使用VELA呼吸机的住院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前)和实验组(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两组进行对比研究,加强报警识别,将出现呼吸机报警及呼吸机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实施患者安全护理措施,对比研究两组呼吸机报警次数和呼吸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安全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0例使用997 d VELA呼吸机的患者共报警次数1 270次,高级报警577次,中级报警506次,低级报警187次;呼吸机不良事件38次,对患者安全有影响12次。实验组呼吸机不良事件及对患者安全影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报警对患者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提醒护理人员对报警有高度的警觉,强化安全意识,储备补救措施,训练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发生呼吸机报警,迅速识别正确处理,如在短时间内不能解除故障时,迅速先将人机分离,使用简易呼吸器,保证患者有效通气和安全。  相似文献   
993.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变化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48例中好转45例(93.75%),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3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报告2例BiPAP无创呼吸机经平台呼气阀与气管切开导管相连接进行机械通气病例,分析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有创通气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2例呼吸衰竭患者用无创呼吸机经平台呼气阀连接气管切开导管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经气管切开导管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获得成功,但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目的 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分别观察:① 通气前及通气后1 h、1 d、3 d、7 d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② 2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 22例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后,机体的缺氧情况有效改善,SPO2、PaO2通气后1 h即恢复正常,与通气前相比,HR通气后明显下降(P<0.05);通气前过度通气致PaCO2低于正常,保护性机械通气后PaCO2略高于正常,但CVP在通气前后无明显变化.② 22例患者经保护性机械通气后缺氧情况改善,因经济原因好转后出院2例,后期因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2例,其余18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好转率90.91%;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呼吸机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保护性机械通气在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能有效改善缺氧,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999.
重点综述了呼吸机捆绑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现状.提出实施标准化的操作和监督机制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析如何加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2008年138例我院急诊科及ICU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发生VAP资料,并将2001-2004年68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05-2008年70例患者设为加强组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发生的VAP 24例,发生率35.3%,死亡16例.病死率66.7%;加强组发生VAP 9例,发生率12.9%,死亡3例.结论 加强综合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