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05篇
  免费   1421篇
  国内免费   352篇
耳鼻咽喉   131篇
儿科学   538篇
妇产科学   353篇
基础医学   1359篇
口腔科学   309篇
临床医学   2355篇
内科学   5179篇
皮肤病学   283篇
神经病学   1055篇
特种医学   8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10篇
综合类   1440篇
预防医学   2004篇
眼科学   531篇
药学   1756篇
  1篇
中国医学   275篇
肿瘤学   91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46篇
  2022年   1022篇
  2021年   1727篇
  2020年   1335篇
  2019年   1533篇
  2018年   1368篇
  2017年   824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1375篇
  2013年   1175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699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73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88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96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72篇
  1981年   59篇
  1980年   66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39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26篇
  197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屈娜  王晓彬 《现代肿瘤医学》2020,(10):1744-1749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387例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250例临床资料。比较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确定D-D和NLR临界值,D-D+NLR=0(D-D≤0.555 mg/L和NLR≤2.792),D-D+NLR=1(D-D>0.555 mg/L或NLR>2.792),D-D+NLR=2(D-D>0.555 mg/L和NLR>2.792),分析两者联合的评分系统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清D-D和外周血NLR在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D-D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分期、分级、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NLR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相比,患者的年龄、分期、淋巴结转移、腹水、CA125水平、残余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D-D+NLR为0、1、2分的平均总生存期(OS)分别为70个月、58个月、40个月。D-D+NLR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血清D-D和外周血NLR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OS相关,D-D+NLR评分可以作为评估卵巢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38.
张明  杨洋  白楠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3132-3135
目的 了解解放军总医院抗震颤麻痹药物的应用情况与用药趋势。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抗震颤麻痹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普拉克索、多巴丝肼和恩他卡朋的用药金额始终处于前3位,普拉克索的用药金额逐渐上升,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的用药金额逐渐下降;DDDs排序列前2位的是多巴丝肼和司来吉兰,多巴丝肼的DDDs逐年上升,一直处于第1位;2015-2016年各种抗震颤麻痹药物的DDC较为稳定,2016-2017年各种抗震颤麻痹药物的DDC开始略有下降;除普拉克索和恩他卡朋的B/A始终小于1.00,其他抗震颤麻痹药物的B/A均在1.00以上波动。结论 解放军总医院抗震颤麻痹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其中多巴丝肼、普拉克索和司来吉兰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00-102+10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轻重分为Ⅰ组(轻度患者17例)、Ⅱ组(中度患者32例)、Ⅲ组(重度患者24例),并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MSCT低剂量扫描,观察比较各组管腔面积(Ai)、支气管壁面积百分比(WA%)、管壁厚度与体表面积比值(T/BSA)、壁厚度与直径比值(TDR),同时予以肺功能检查,采用定量CT气道分析软件分别测量气道相关参数,并用Siemens Pulmo软件Pearson定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的FEV1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EV1/FVC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的WA%、T/BSA、TDR比较,均呈逐渐上升趋势,Ai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与WA%、TDR之间呈负相关(r=-0.291,P=0.000;r=-0.473,P=0.000),FEV1/FVC与WA%、TDR之间呈正相关(r=0.285,P=0.000;r=0.472,P=0.000)。结论 MSCT扫描及定量分析可为COPD患者气道病变情况提供可靠的评估信息。  相似文献   
40.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how encapsulation in a regular nanocarrier (NC) (providing extended circulation time) or in a brain-targeting NC (providing prolonged circulation time and increased brain uptake) may influence the therapeutic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unformulated drug and to explore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rapeutic performance using a model-based approach. Pharmacokinetic (PK) models were built with chosen PK parameters. For a scenario where central effect depends on area under the unbound brain concentration curve and peripheral toxicity relates to peak unbound plasma concentration, dose-effect and drug-side effect curves were constructed, and the therapeutic index was evaluated. Regular NC improved the therapeutic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unformulated drug due to reduced peripheral toxicity, while brain-targeting NC enhanced the therapeutic index by lowering peripheral toxicity and increasing central effect. Decreasing drug release rate or systemic clearance of NC with drug still encapsulated could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index. Also, a drug with shorter half-life would therapeutically benefit more from a NC encapsulation. 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s into how a NC for brain delivery should be optimized to maximize the therapeutic performance and is helpful to predict if and to what extent a drug with certain PK properties would obtain therapeutic benefit from nanoencaps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