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0篇
中国医学   23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红大戟中的非蒽醌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根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21个非蒽醌类成分;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包括10个三萜:乌苏酸(1),齐墩果酸(2),3β,19α-二羟基-2-氧-乌苏-12-烯-28-酸(3),坡模酸(4),马斯里酸(5),3β,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委陵菜酸(7),救必应酸-3,23-缩丙酮(8),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9),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0);4个豆甾酮:(24R)-24-豆甾-4,22-二烯-3-酮(11),(24R)-24-豆甾-4-烯-3-酮(12),(24R)-24-豆甾-3β-羟基-5,22-二烯-7-酮(13),(24R)-24-豆甾-3β-羟基-5-烯-7-酮(14);2个木脂素:桉脂素(15),刺五加酮(16);1个香豆素:8-甲氧基异欧前胡素(17);4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5-羟甲基呋喃醛(18),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9),苯甲酸(20),2-羟基-5-甲氧基-苯丙烯醛(21)。在肿瘤细胞毒(MTT法,HCT-8,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神经细胞保护(去血清和谷氨酸损伤模型),抗氧化(Fe2+-Cys诱导大鼠肝微粒体丙二醛生成模型),抗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模型),抗HIV(VS-VG/HIV-luc模型)和抗糖尿病(PTP1B酶抑制模型)药理模型上筛选结果显示,在1.0×10-5mol.L-1浓度下,这些化合物均未表现出活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木蓝山豆根的主要来源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和花木蓝I. kirilowii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NMR、MS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共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木蓝属两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从苏木蓝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半乳吡喃糖基(1→3)]-α-L-阿拉伯吡喃糖基齐墩果酸-28-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酯(Ⅰ)、木栓酮(Ⅱ)、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Ⅲ);从花木蓝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化合物:八角枫苷A(alangioside A,Ⅳ)、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Ⅴ);从花木蓝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亚油酸乙酯(Ⅵ)、咖啡酸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烷醇酯的混合物(Ⅶ)、1-棕榈酸单甘油酯(Ⅷ)、乙酰齐墩果酸(Ⅸ)、丁香酸葡萄糖苷(Ⅹ)和橙皮苷(Ⅺ)。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Ⅳ分别为三萜皂苷类和紫罗烷(megastigmane)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从木蓝属植物首次报道的两种类型的天然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3.
桦树皮镇咳祛痰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桦(BetulaplatyphyllaSuk.)的树皮临床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有显著疗效,从其外皮中分离出6个单体成分,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羽扇豆醇(lupeol,Ⅰ)、3-乙酰齐墩果酸(3-acetyloleanolicacid,Ⅱ)、白桦脂醇(betulin,Ⅲ)、白桦脂醚(betulinicacid,Ⅳ)、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Ⅴ)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晶Ⅰ、Ⅲ的药理试验表明这2个单体均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相似文献   
104.
雷公藤多甙的表观药动学参数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小鼠急性死亡率法测定雷公藤多甙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该药在小鼠体内动态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呈二室开放模型。其表观药动学参数如下:α=0.328h-1,t1/2α=2.110h;β=0.070h-,t1/2β=9.947h;A=20.255mg/kg,B=35.002mg/kg;k12=0.066h-1,k21=0.233h-1,k10=0.098h-1;Vc=1.556ml·kg-1;AUC=563.963mg。·kg-1·h;CL=0.132ml·kg-1·h-1。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阐明安徽木的化学成分。方法:安徽楤木根皮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溶解部分进行柱层析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安徽木的根皮中分得4种成分,鉴定为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3酮齐墩果烷12烯28酸,齐墩果酸和胡萝卜甙。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鉴定,其中前两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砂蓝刺头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和色谱法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 ) ,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 ) ,蒲公英甾醇 ( ) ,伪蒲公英甾醇 ( ) ,β-香树脂醇乙酸酯 ( ) ,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 ( )。结论 化合物 ~ 均为首次从蓝刺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7.
浙江七叶树种子中三萜皂苷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杰  杨秀伟 《中国药学》2004,13(2):87-91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浙江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 var.chekiangensis(Hu et Fang)Fang种子中的皂苷类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谱学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浙江七叶树种子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七叶树皂苷(escins)IVc、IVd、Ia、Ib和异七叶树皂苷(isoescins)Ia、Ib.结论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浙江七叶树种子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8.
超声循环提取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超声循环技术在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方法 在常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超声循环的处理步骤。结果 通过试验对比,超声循环提取所需各种溶剂用量减少,提取时间缩短,目的产物提取率提高了40%。与常规方法提取得到的目的产物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超声循环技术用于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山豆根代用品的主要来源植物之一——豆科木蓝属植物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的化学成分,寻找其活性成分和/或毒性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苏木蓝的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硝基丙酸(Ⅰ),coronarian(Ⅱ),corollin(Ⅲ),羽扇豆醇(Ⅳ),白桦脂酸(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豆甾醇-3-O-葡萄糖苷(Ⅶ),琥珀酸(Ⅸ)。结论化合物Ⅰ~Ⅲ和Ⅵ为首次从苏木蓝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和Ⅶ~Ⅸ为首次从木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可能为引起木蓝山豆根毒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10.
青蛇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青蛇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4-hydroxy-3,5-dimethoxybenzoldehyde(Ⅰ),3-methoxy-4 hydroxybenzoic acid(Ⅱ),熊果酸(Ⅲ),2α-羟基熊果酸(Ⅳ),胡萝卜苷(Ⅴ),羽扇豆醇乙酸酯(Ⅵ),α-香树脂醇乙酸酯(Ⅶ),大黄素甲醚(Ⅷ),β-谷甾醇(Ⅸ)。结论上述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青蛇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