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4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1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3篇
中国医学   58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四季青叶中原儿茶酸、咖啡酸、槲皮素和山奈酚4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HPLC-ECD)法。方法:采用 Zorbax SB-C_(18)(150 mm×4.6 mm,5.0 μm)色谱柱;以(A)甲醇、(B)水-0.1%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min 时 A-B(20:80),9 min 时 A-B(24:76),30 min 时 A-B(50:50),40 min 时 A-B(65:35);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电化学检测器的工作电位为0.7 V,采用标准曲线法对4种化合物进行定量。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原儿茶酸、咖啡酸、槲皮素和山奈酚的检出限分别为3,6,2,5 ng,定量限分别为9.1,20.0,7.2,16.0 ng。4种化合物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7%~102.6%之间,RSD 在1.6%~2.9%之间。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检测四季青叶中4种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72.
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黄芩茎叶活性部位(SLSBGAF)的抗菌作用。方法体外试验观察黄芩茎叶活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卡它布郎汉姆菌等13种38株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体内试验观察黄芩茎叶活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黄芩茎叶活性部位对所试13种38株细菌中的36株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31个菌株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杀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较强,抑菌浓度范围0.24~1.88g.L-1,MIC50为0.94g·L-1,MBC可达0.94g·L-1;54.3、108.5、217mg·kg-1黄芩茎叶活性部位体内给药,24、48h2个时间点的小鼠死亡率均低于感染对照组,其中217mg·kg-1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08.5mg·kg-1组24h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芩茎叶活性部位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提示可用于有关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3.
聚酰胺层析法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聚酰胺层析法分离纯化银杏叶总黄酮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静态吸附确定聚酰胺的最大吸附量为,动态吸附后考察不同浓度乙醇的洗脱曲线及纯度,定量采用HPLC定量测定。结果每克聚酰胺粉(已处理过)平均吸附量为:115mg;70%乙醇洗脱较合适,纯度可达到15.60%。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石山桂花茎叶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及光谱法,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合物。结果:共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乌苏醇(uvaol,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毛地黄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野漆树苷(rhoifolin,Ⅴ)、ligustroside(Ⅵ)、非丽苷(phillyrin,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石山桂花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人参茎叶皂甙(GSL)及其与5-氟尿嘧啶(5-Fu)不同剂量合用对小鼠移殖性肿瘤S180的抑瘤作用,及对免疫器官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进行实验,观察GSL及其与5-Fu不同剂量合用与单用5-Fu对小鼠移殖性肿瘤S180抑瘤率的差别以及对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的影响。结果5-Fu(25 mg/kg)、GSL(100 mg/kg)、GSL+5-Fu(100 mg/kg,25 mg/kg)、GSL+5-Fu(100 mg/kg,12.5 mg/kg)对小鼠S180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抑瘤率分别为56.00%(P<0.01)、51.34%(P<0.01)、51.86%(P<0.01)、40.27%(P<0.01)。结论各给药组对小鼠移殖性肿瘤S180均有较强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5-Fu可使荷瘤小鼠胸腺、肝脏、脾脏指数明显降低,而GSL对荷瘤小鼠胸腺、肝脏指数无明显降低,但对脾脏指数有明显降低,而与不同剂量5-Fu合用,不能预防荷瘤小鼠胸腺、肝脏、脾脏指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江西婺源产山蜡梅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山蜡梅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93个组份,鉴定了其中67个化学成分,其中含量在2%以上的成分有13个,并且以按树脑含量最高(16.599%)。结论该法分离效果良好,对山蜡梅叶挥发油开发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马晓宁  柴瑞华  赵余庆 《中草药》2008,39(9):1291-1294
目的研究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S)-人参二醇[20(S)-panaxadiol,Ⅰ]、20(S)-原人参二醇[20(S)-protopanaxadiol,Ⅱ]、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Ⅲ]、20(S)-人参三醇[20(S)-panaxatriol,Ⅳ]、24(R)-拟人参皂苷元[24(R)-ocotillol,Ⅴ]、20(R)-原人参三醇[20(R)-protopanaxatriol,Ⅵ]、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e-3β,12β,20,25-tetrol,Ⅶ]、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ane-3β,6α,12β,20,25-pentol,Ⅷ]。结论化合物Ⅰ~Ⅷ为首次从西洋参茎叶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得的人参皂苷元衍生物。其中Ⅳ、Ⅶ、Ⅷ为从西洋参根、茎、叶、果、花蕾中首次发现。化合物Ⅶ为本课题组从人参果皂苷中首次发现和报道的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的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元衍生物。  相似文献   
78.
竹叶总黄酮提取物的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化竹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以芦丁为标准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乙醇浸取浓度、萃取有机溶剂、大孔树脂以及乙醇洗脱浓度对竹叶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有一定影响。结论竹叶粉末采用75%乙醇提取,氯仿萃取除杂质,再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70%乙醇洗脱,可使总黄酮含量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在出生后2周,大鼠上外橄榄核(LSO)神经元所接受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投射从以γ-氨基丁酸(GABA)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甘氨酸为主,探讨听觉剥夺对该转变的影响。方法利用电压固定膜片钳技术,观察生后13~15d听觉剥夺大鼠和正常发育大鼠LSO神经元中GABA和甘氨酸受体电流的构成比率。结果在出生后4~6dLSO神经元,GABA和甘氨酸受体电流成分分别为(65.7±5.3)%和(34.3±5.3)%,出生后13~15d正常发育大鼠为(14.9±5.1)%和(84.1±5.1)%;出生后13~15d听觉剥夺大鼠为(38.7±5.9)%和(61.3±5.9)%。与正常发育组相比,听觉剥夺大鼠LSO神经元接受较多的GABA能投射(P<0.001)和较少的甘氨酸受体电流(P<0.001)。结论听觉剥夺大鼠LSO神经元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转换现象出现部分受阻,听觉信号刺激与听觉中枢通路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