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84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213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609篇
预防医学   490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83篇
  1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28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活性煅烧骨颗粒与骨水泥修复微波灭活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修复微波灭活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复合材料修复兔右侧股骨中段微波灭活后的骨缺损,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煅烧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结论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易塑形,能修复骨肿瘤微波灭活后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992.
微波能固化义齿基托材料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微波能加热处理义齿基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收缩变化。方法 采用微波能和水浴责任中方法加热固化义齿基托树脂。进行挠曲强度、硬度和收缩率的对比分析。结果 微波能固化的基托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水溶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具有更好的尺寸精确性。结论 微波能是一种良好的固化义齿基托材料的热源。  相似文献   
993.
微波对血浆中病毒灭活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细胞感染法,试验观察了微波对血浆中病毒的灭活效果。结果,以微波加热50℃作用25min,可使106.25/mlTCID50的水泡性口炎病毒完全灭活,并且血浆感官形态不改变;而以水浴加热同样温度与作用时间时,则达不到完全灭活。微波消毒法可望用于对人血浆中病毒的灭活。  相似文献   
994.
苯扎溴铵复方消毒液性能及与微波协同对HBsAg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苯扎滇铵复方消毒液腐蚀性、毒性、稳定性及其与微波协同对HBsAg的破坏作用,进行了金属腐蚀试验、动物毒性试验及载体上HBsAg破坏试验.结果,该消毒液对小鼠经口 LD50>10000mg/kg,对兔皮肤刺激反应积分为0,对兔眼48h刺激平均指败为1.5;该剂原液对不锈钢、碳钢、铜、铝均基本无腐蚀;该剂稀释成含2g/L苯扎溴铵的溶液与微波(93.5—96.5℃)协同作用2min,可将器械包中不锈钢片表面 HBsAg抗原性完全破坏;该剂置54℃存放14d,其上述稀释液与微波协同对HBsAg的破坏效果无明显变化。因此,该剂为无毒、无刺激、基本无腐蚀、性质较稳定的器械消毒剂。  相似文献   
995.
姜圣洋  陶谦  刘宪国  徐洪泉 《口腔医学》2007,27(12):650-652
目的评价转移因子联合微波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常见的发病因素。方法对近3年所接诊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封闭及局部溃疡面微波治疗,分别观察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周及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半年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60.52%)(P<0.05);治疗3个疗程后半年治疗组的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57.89%)(P<0.05)。结论转移因子联合微波能明显提高复发性口疮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96.
雷达作业人员精液质量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检测评价雷达作业人员精液质量及生殖激素变化特点。方法应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全自动分析系统和放射免疫技术对64名雷达作业人员,60名对照组人员的21项精液指标和4项激素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雷达作业人员精液量、pH值、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有下降,但精液黏度、精子存活率、顶体完整率、精子形态正常。性激素水平两组人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非致热效应对精液质量可以产生不良影响,引起亚临床损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和评估手术切除和微波固化两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巢式RT PCR检测治疗前外周血AFP mRNA、MAGE 1 mRNA和MAGE 3 mRNA表达均为阴性的92例TNMⅡ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及10例良性肝病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上述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直径≤3cm的TNMⅡ期HCC微波治疗后外周血AFP mRNA、MAGE 1 mR NA和MAGE 3 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4 35%(1/23),手术治疗后总阳性率为30 43%(7/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5)。直径>3cm的TNMⅡ期HCC微波治疗后外周血AFP mRNA、MAGE 1 mRNA和MAGE 3 mRNA表达总阳性率为21 7%(5/23),手术治疗后总阳性率为34 8%(8/2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对照组三项指标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手术与微波治疗均可能导致医源性癌细胞血行播散,直径≤3cm的TNMⅡ期HCC微波治疗引起的肝癌细胞血行性播散概率较手术治疗低,但对直径>3cm的TNMⅡ期HCC而言,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中鼻甲微波热凝加外折术治疗鼻睫神经痛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对86例鼻睫神经痛患者,在局部麻醉前鼻镜和鼻内镜下先用微波热凝中鼻甲肥厚病变的粘膜,再将其骨折端外移,使中鼻甲不再与鼻中隔抵触,解除嗅裂狭窄。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中鼻甲形态均恢复正常,嗅裂宽敞,86例病例中均未发生嗅觉下降等并发症。治愈84例(97.7%),好转2例(2.3%),总有效率100%。结论中鼻甲微波热凝加外折术去除病变恢复中鼻甲生理功能,疗效显著,是治疗鼻睫神经痛的微创和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脾脏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34 例因 HCC 合并肝硬化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而进行部分肝切除联合脾脏微波消融治疗患者的资料,通过手术前后的增强 CT 评估脾脏微波消融体积,通过实验室检查评估手术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变,并在术后 6 个月定期随访。结果:34例脾脏消融体积平均为(35.3±2.4)%,在随访期内无严重不良事件或手术相关死亡的发生。术后 1 天外周血白细胞水平(12.44±4.45)×109/L 与术前(3.83±1.02)×109/L 相比,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小板计数术前平均为(41.04±14.88)×109/L,术后逐渐升高,在术后 2 周达到(113.45±58.33)×109/L。外周血小板计数术前与术后 2 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功能 ALT 和 AST 在术后 1 天均升高 , 分别为(564.5±529.8)U/L和(429.1±318.3)U/L,与术前相比,ALT 为(32.8±12.2)U/L,AST 为(34.1±10.7)U/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术后 7 天 ALT 和 AST 分别恢复至(56.7±43.4)U/L 及(38.8±21.4)U/L,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复查 CT 证实所有患者的脾脏损毁体积占术前脾脏总体积的(24.9±4.3)%。结论:肝切除联合脾脏微波消融治疗 HCC 合并肝硬化后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胆囊化学灭活的临床应用和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胆囊化学灭活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和远期疗效.方法胆囊造瘘21人,微波热凝闭塞胆囊管后,向胆囊内注入95%酒精灭活胆囊粘膜,1次/4小时,连续6次.如灭活1周后造影胆囊腔闭合,胆囊管不显影;或引流量<10ml,无胆汁,则为灭活成功.灭活前后分别测定血肝肾功能指标和心电图.结果1次微波热凝闭塞胆囊管的成功率为76%(16/21),2次为95%(19/20);95%酒粗完全灭活胆囊粘膜的成功率为85%(17/20),另3例灭活后胆囊区仍有小的液性暗区.所有病人无结石再生,灭活中及灭活后无严重并发症.灭活前后血生化和ECG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胆囊化学灭活临床应用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