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9篇 |
免费 | 433篇 |
国内免费 | 79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9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502篇 |
预防医学 | 2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010篇 |
中国医学 | 2273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48篇 |
2014年 | 252篇 |
2013年 | 251篇 |
2012年 | 308篇 |
2011年 | 343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227篇 |
2008年 | 267篇 |
2007年 | 229篇 |
2006年 | 218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华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化学分类学意义。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对华东唐松草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并利用现代波谱手段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自华东唐松草的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2-(3-hydroxy-4-methoxy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1),皮契荔枝苷(2),xanthohypericoside(3),龙胆根黄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α-L-鼠李糖苷(8),2,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9)和正丁基果糖(10)。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华东唐松草中含有的这些成分更接近耧斗菜族,可能为阐明唐松草属特殊的分类学地位提供化学成分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细梗胡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e)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对细梗胡枝子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细梗胡枝子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Ⅰ)、山奈酚(Ⅱ)、芹菜素(Ⅲ)、山奈酚苷(Ⅳ)、桑色素(V)、木犀草素(Ⅵ)、槲皮素-3-O-?-L鼠李糖苷(Ⅶ)、柯伊利素H-7-O-?-D-芦丁糖苷(Ⅷ).结论 Ⅰ、Ⅱ、Ⅲ、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Ⅷ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河南产珍珠梅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河南产珍珠梅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结果:从花蕾中鉴定了44种组分,从花中鉴定了36种组分。其中有32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结论:珍珠梅花在开放的过程中,其内部化学物质的代谢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4.
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上尿路结石最为常见,给患者造成沉重负担。上尿路结石成因复杂,与性别、年龄、地理位置、气候、饮食等密切相关,不同地理环境患者的结石成分是否存在差异仍不清楚。目的分析河北省不同地理环境上尿路结石成分,为临床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和住院手术取出结石的患者资料,获取1 192例患者的上尿路结石标本,使用红外光谱法对结石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河北省山区、平原、沿海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结果上尿路结石患者高发年龄为30~70岁,男女比例约为1.75∶1,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占比相当(约为1.1∶1),结石成分以混合性结石为主(61.5%)。三种地理环境上尿路结石均以含钙结石为主,以一水草酸钙为最多。感染性结石在山区、平原地区及沿海地区的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地区的尿酸结石占比与山区及沿海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三种地理环境上尿路结石分布均以含钙结石为主,山区及沿海地区尿酸结石占比较高,需引起泌尿外科医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羟基芍药苷(hydroxypaeoniflorin,Ⅱ)、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Ⅲ)、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hydroxypaeoniflorin,Ⅳ)、芍药苷内酯(albiflorin,Ⅴ)、paeonisothujone(Ⅵ)、牡丹皮酸A(mudanpinoic acid A,Ⅶ)、邻羟基苄醇(2-hydroxybenzyl alcohol,Ⅷ)、双(2-羟苄基)醚[bis(2-hydroxybenzyl) ether,Ⅸ].结论 化合物Ⅸ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获得,化合物Ⅳ、Ⅵ~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新疆一枝蒿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7-O-[6″-乙酰氧基)-β-D-葡萄糖苷(6-demethoxy-4′-O-methylcapillarisin-7-O-(6″-acetoxy)-β-D-glucopyranoside,]、6-去甲氧基-4′-O-甲基茵陈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6-demethoxy-4′-O-methylcapillarisin-7-O-β-D-glucopyranoside,)、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一枝蒿酮酸(rupestonic acid,)、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其中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一枝蒿苷A(rupestriside A),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38.
中药有效成分具有增强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活性、抑制活性氧化物、丙二醛、乳酸脱氢酶等释放,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氢和调节抗氧化酶的水平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参与的保护效应主要是立足于抗氧化、抑制细胞毒性和抗细胞凋亡等机制,从而预防由活性氧化物堆积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氧化应激损伤。由此,在今后的研究和探索中,更应该注重体内体外实验联合研究,在体外探索药物作用具体靶点,检测其在体内代谢途径和周期,早期干预抗氧化生物标志物,以便准确判断治疗剂量及治疗效果,从而全方位评估中药在宏观上对机体神经系统损伤的调控作用,更深一步研究其发挥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1株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cf. molesta共附生真菌Penicillium citrinum (15XS112ZM-1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利用TLC、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MPLC、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及13C NMR等波谱学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细胞毒活性模型评价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真菌P. citrinum (15XS112ZM-18)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cillenol A1 (1),penicillenol A2 (2),penicillenol B1 (3),penicillenol B2 (4),sorbicillin (5),2",3"-dihydrosorbicillin (6),ergosterol (7)和25–Hydroxy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 (8),其中化合物4在30 μmol L-1浓度下对HL-60细胞的抑制率达到100%,其IC50值为22.97 μmol L-1。 相似文献
40.
Xiao-Ku Ran Khin Khin Win Aung Jun Bai Pei-Yuan Dou Zheng Zeng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8,20(6):538-544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95% EtOH extract of yacon leaves were separated to yield two new sesquiterpene lactones, together with three known compounds. The two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to be 8β-angeloyloxy-13-methoxyl-11, 13-dihydromelampolid-14-oic acid methyl ester (1) and 8β-(3-methylbut-2-enoyl) oxy-13-methoxyl-11, 13-dihydromelampolid-14-oic acid methyl ester (2) on the basis of NMR spectra, HR-MS and other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of compounds 1–5 were evaluated on human hepatoma cell Bel-7402 and all the compounds showed moderate cytotoxic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