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髋臼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42例髋臼骨折按Letoumel分类:Ⅰ型6例,ⅡA4例,ⅡB3例,ⅢA7例,ⅢB9例,ⅣA5例,ⅣB8例。手术采用K—L入路15例,髂腹股沟入路11例,髂股入路2例,前后联合入路5例;非手术治疗9例。结果4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30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12-16周愈合。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标准:优24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0.95%。并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3例。结论早期对复杂髋臼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减少手术创伤,准确复位骨折,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Stress‐shielding and periprosthetic bone loss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may be clinically relevant for high‐demand patients. Analysis of cortical and cancellous bone density (BD) changes in vivo after THA is of interest to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and joint reconstruction surgeons. An insufficient periprosthetic bone stock may predispose to migration, early mechanical failure, and major problems in revision surgery. We used computed tomography (CT)‐assisted osteodensitometry in two prospectively analyzed cohorts after cemented (n = 21) versus noncemented (n = 23) cup fixation. Periacetabular BD (mgCaHa/mL) was determined in five CT scans cranial and five CT scans at the level of the cup 10 days and 2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For press‐fit cups B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CT cans except in four out of the five scans of cortical bone cranial to the cup. The decrease was highest for cancellous bone ventral to the cup (−45 to −53%). After cemented cup fixation, significant cortical BD decrease was seen ventral to the cup (−11 to −20%). Cancellous BD decrased only ventral (−21 to −31%) and in two scans cranial (−11 and −12%) to the cup. The modes of load transfer between cemented and uncemented cups differ fundamentally. Cemented cups especially prevent the loss of cancellous bone of the acetabulum while also cortical BD los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most CT scans surrounding the cemented cup compared to the press‐fit component. Long‐term results are required to prove whether third‐generation cementing technique protects periprosthetic BD and thereby improve implant survival. © 2008 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 Published by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Orthop Res 27:176–182, 2009  相似文献   
103.
经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L入路治疗双柱型髋臼骨折51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0个月~7年的随访.对骨折复位质量、远期X线表现、髋关节功能、异位骨化分别评估:解剖复位42例(82.35%),满意复位6例(11.76%),不满意复位3例(5.89%).髋关节功能按D′Aubigne 6分法评定:优良45例(88.24%),可4例(7.84%),差2例(3.92% ).X线片按Epstein标准:优良41例(80.39%),可6例(11.76% ),差4例(7.84%).K-L入路发生Brooker Ⅲ度异位骨化2例,Ⅱ度4例,Ⅰ度3例.结论 联合入路可以改善双柱型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4.
沿骨盆界线放置内固定物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骨盆界线进行解剖学研究,探讨如何才能避免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手术中沿骨盆界线放置内固定物时发生螺钉进入关节、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等严重并发症。方法:在12具骨盆标本的界线上做O,Q,A,B,C,D,E,F,G等标记点,并分为耻骨嵴区、闭孔区、髋臼区、后柱区、坐骨大切迹区和骶骨翼区6区,分别测定每区的长度和高度。结果:耻骨嵴区、闭孔区、髋臼区、后柱区、坐骨大切迹区和骶骨翼区的长度(x±s)分别为:(18.98±0.74)mm,(37.42±1.52)mm,(40.87±1.69)mm,(18.71±0.61)mm,(20.39±1.13)mm,(23.63±1.84)mm;高度分别为:(38.52±1.63)mm,(15.15±0.72)mm,(14.78±0.86)mm,(106.64±4.97)mm,(26.36±1.34)mm,(35.79±1.91)mm。结论:沿骨盆界线放置内固定物时应对骨盆界线进行分区,在各区内使用不同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绘制骨盆地形图。方法:取成年男性防腐尸体标本10具,进行标本制备,建立骨盆内、外侧面坐标系,在骨盆内、外侧面分别绘制5、10、15和20mn3等厚线,在不同的等厚线之间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形成几个不同的厚度区域。在骨盆内、外侧面分别绘制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投影图。结果:将坐标系、等厚线和重要血管神经的投影图同时绘制在骨盆内、外侧面上,分别形成骨盆内侧面地形图和骨盆外侧面地形图。结论:骨盆地形图形象、直观地表达了骨盆各个部位的厚度、重要血管和神经在骨盆表面的投影,深入地理解骨盆地形图能够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防止发生重要血管和神经的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106.
髋臼前壁厚度的解剖学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髋臼前壁臼前壁的解剖厚度,为髋臼前/壁骨折术中预防内固定进入关节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男女各8具成人新鲜冷冻尸体骨盆标本,对髋臼前柱壁采用"3-6"分割法,于交点处垂直于髋臼前壁逐个钻孔,分别测量不同分割点髋臼前壁厚度以及髋臼前柱壁宽度、髋臼直径及深度.结果 根据"3-6"分割法,髋臼前壁内1/3各分割点厚度波于:男(24.09±2.69)~(15.38±2.58)mm,女(22.99±2.16)~(14.77±1.82)mm;前壁外1/3各分割点厚度动于:男(20.44±2.28)~(10.50±1.08)mm,女(19.84±2.16)~(10.39±0.99)mm.结论 根据"3-6"分割法便于估计髋臼前壁不同进针点的厚度,对于髋臼前壁骨折重建术中避免内固定物进入关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价双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同期手术的效果及优点. 方法随机分为2组:A组:双侧DDH者21例分次手术;B组:双侧DDH 26例行双侧同期手术. 结果随访2年~6年2个月,按照Muller和Seddon评分标准,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AB两组平均疗程恢复时间分别为2年3个月及1年1个月;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35万元及0.56万元. 结论双侧DDH同期手术与分次手术治疗效果基本相同,前者具有双下肢对称性功能恢复好、无骨盆及脊柱代偿倾斜性疼痛、住院疗程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加倍,不能耐受者应行分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8.
杨力 《实用医技杂志》2002,9(2):100-101
通过分析髋臼骨折 CT及三维重建表现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2 5例髋臼骨折均摄 X线平片及 CT横断扫描 ,其中15例采用 MPR(多平面重建 )技术作三维重建。分析 2 5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 CT表现 ,根据 L 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 ,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 :2 5例髋臼骨折中 ,1简单骨折 10例 ,其中前壁骨折 3例 ,前柱骨折 2例 ,后壁骨折 3例 ,后柱骨折 1例 ,横行骨折 1例 ,X线平片仅显示 8例骨折 ;2复杂骨折 15例 ,其中双柱骨折 4例 ,T型骨折 3例 ,后柱伴后壁骨折 4例 ,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 2例 ,横行伴后壁骨折 2例。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8块 ,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 12块 ,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结论 :髋臼骨折 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 ,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36例不稳定型髋臼骨折均采用AO分类法分型并行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6例均获随访,随访0.25~5.33年,平均随访2.6年,髋臼骨折患者的疗效评定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标准:优2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1%。【结论】伤后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和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髋臼骨折可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康复期和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38例髋臼骨折按不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分别用加压螺钉、可吸收螺钉 ,普通钢板及重建钢板等予以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平均 1 9个月 (6~ 42个月 )。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坐骨神经或血管损伤及深静脉栓塞。复位情况按Judet方法评估 ,达到解剖复位者 30例 ,复位满意者 5例 ,不满意 3例。按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标准评估疗效 :优 2 3例 ,良 8例 ,可 4例 ,差 3例。结论 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髋臼骨折较为可靠的方法 ,正确的骨折分型、手术切口的选择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