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368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22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72.
目的 旨在建立豚鼠单侧三个半规管阻塞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 2 0只豚鼠行单侧三个半规管阻塞 ,观察手术前后眼震电图、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s,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及形态学的变化 ,非手术耳作为对照。结果 豚鼠术后 1d出现自发性眼震 ,正弦摆动刺激单侧眼震反应消失 ,侧别与术侧一致 ,术后 30d左相与右相眼震反应对称。术前微量冰水灌注 ,两耳均能引出眼震 ,术后 30d做冰水实验结果为术耳未能引出眼震 ,非术耳出现正常的眼震反应。术后ABR阈值有轻度升高 ,DPOAE反应幅度无明显改变。 8只动物病理切片证实三个半规管完全阻塞而耳蜗Corti器和壶腹嵴结构正常。结论 表明三个半规管阻塞动物模型成功 ,提示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可望成为治疗难治性外周性眩晕的安全有效、操作相对容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3.
眩晕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咏红  王苹 《当代医学》2010,16(21):148-14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眩晕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7%,显效率为55.6%,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眩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患者自评的方法对145例眩晕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眩晕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护理康复方法,可以减轻眩晕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分析中老年人的头晕或眩晕与其常规头颅CT平扫所示基底动脉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 815例常规头颅CT平扫的影像 ,分析其中 15 1例 5 0或 5 0岁以上有眩晕或头晕症状患者的基底动脉的CT密度、直径、分叉高度和位置 ,并与非眩晕组对照。结果 中老年眩晕或头晕患者基底动脉的CT值及直径的平均值大于非眩晕组 ,P值分别为0 .0 0 3及 0 .0 3 6;非眩晕组 85 %的患者CT值范围为 2 0~ 44 .6Hu ,而眩晕组大于 44 .6Hu的占 3 0 .5 % ;位置及分叉高度两组没有差异。结论 常规头颅CT平扫基底动脉密度的增高、直径的增宽提示患者可能为血管性眩晕 ,应进一步检查除外基底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门诊治疗的150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结果 观察组总显效率为89.7%,对照组为63.9%,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眩晕症可以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7.
张玉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7-3278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川芎嗪治疗;研究组采用倍他司汀联合红花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并且显效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司汀联合红花治疗眩晕症疗效好,见效快,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养血颗粒治疗中老年贫血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老年贫血引起眩晕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养血颗粒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加减;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等西药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颗粒治疗中老年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Background

Due to the lack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on the relation of dizziness and anxiety, we investigated the prevalence of dizziness and anxiety i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German population. We explored the consequences of comorbid anxiety for emotional distress, functional impairment,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health behavior in dizziness.

Methods

By the end of 2006, we surveyed a total of 1287 persons between 14 and 90 years of age in their homes by trained interviewers with standardized self-rating questionnaires on anxiety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 Mini-Social Phobia Inventory) and dizziness (Vertigo Symptom Scale). The sample was representative for the German population in terms of age, sex, and education.

Results

Symptoms of dizziness were reported by 15.8% of the participants. Of the participants with dizziness, 28.3% reported symptoms of at least one anxiety disorder (generalized anxiety, social phobia, panic). Persons with dizziness reported more somatic problems such as hypertension, migraine, diabetes, etc. Comorbid anxiety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ealth care use and impairment.

Conclusion

Dizziness is a highly prevalent symptom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subgroup with comorbid anxiety is characterized by an increased subjective impairment and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due to their dizziness. Because treatment options for distinct neurotologic disorders are also known to reduc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in order to avoid unnecessary medical treatment, early neurologic and psychiatric/psychotherapeutic referral may b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及起效、缓解时间。方法将118例眩晕症病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9例,小剂量纳络酮组39例,大剂量纳络酮组40例。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起效、缓解时间。结果大、小剂量纳络酮组缓解率为72.50%和61.54%,总有效率为95.00%和92.31%,均高于对照组的缓解率41,03%和总有效率69.23%,其中总有效率两组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起效、缓解时间大剂量纳络酮组(1.72±1.70d、1.79±1.31d)少于对照组(2.27±1.91d、3.59±1.69d)和小剂量纳络酮组(2.00±1.90d、3.31±1.79d),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眩晕症疗效好,而且大剂量纳络酮起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