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38篇
  免费   14161篇
  国内免费   7682篇
耳鼻咽喉   3063篇
儿科学   8659篇
妇产科学   3578篇
基础医学   20308篇
口腔科学   4737篇
临床医学   29809篇
内科学   43619篇
皮肤病学   3337篇
神经病学   12257篇
特种医学   133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36151篇
综合类   24221篇
现状与发展   28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6484篇
眼科学   4624篇
药学   26550篇
  90篇
中国医学   5669篇
肿瘤学   16407篇
  2023年   2252篇
  2022年   5345篇
  2021年   11217篇
  2020年   6193篇
  2019年   11821篇
  2018年   6449篇
  2017年   5833篇
  2016年   7892篇
  2015年   10781篇
  2014年   19711篇
  2013年   17573篇
  2012年   20626篇
  2011年   17553篇
  2010年   15979篇
  2009年   15571篇
  2008年   14161篇
  2007年   14221篇
  2006年   12060篇
  2005年   8204篇
  2004年   4516篇
  2003年   3982篇
  2002年   3188篇
  2001年   2724篇
  2000年   2332篇
  1999年   1668篇
  1998年   2010篇
  1997年   1832篇
  1996年   1543篇
  1995年   1567篇
  1994年   1480篇
  1993年   1093篇
  1992年   1299篇
  1991年   1136篇
  1990年   1202篇
  1989年   1131篇
  1988年   1036篇
  1987年   919篇
  1986年   727篇
  1985年   1680篇
  1984年   1833篇
  1983年   1319篇
  1982年   1400篇
  1981年   1380篇
  1980年   1199篇
  1979年   1043篇
  1978年   789篇
  1977年   781篇
  1976年   677篇
  1974年   462篇
  1973年   4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孙峰  燕存子  夏宇  王在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18-3022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栓塞(PE)发生率显著高于常人,但目前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住院治疗的血红蛋白(Hb)≤140 g/L的COPD患者。依据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并发PE组和单纯COPD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史。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用1∶1最邻近原则匹配,卡钳值为0.05,筛选出基线相同的两组病例。记录患者的D-二聚体、血常规检查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病例339例,其中单纯COPD组289例,并发PE组50例。采用PSM方法筛选两组患者,最终得到单纯COPD组、并发PE组各50例进行后续研究。并发PE组患者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计数(N)、RDW、NLR高于单纯COPD组,淋巴细胞计数(L)低于单纯COP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W是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影响因素〔OR=1.561,95%CI(1.096,2.225),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伴红细胞增多的COPD患者RDW与NLR呈正相关(rs=0.225,P<0.05)。结论 RDW升高是Hb≤140 g/L的COPD患者并发PE的危险因素,且RDW与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2.
Background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 as a prognostic marker for immunotherapy has shown prognostic value in many cancers. However, there is no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n TMB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MethodsBased on the somatic mutation data of 487 PTC patients from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TMB was calculated, and we classified the samples into high-TMB (H-TMB) and low-TMB (L-TMB) groups. Bioinformatics method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TMB in PTC.ResultsHigh TMB predicts shorte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P < 0.001). TMB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stage, tumor size, metastasis, the male sex and tall cell PTC. Compared to the L-TMB group, the H-TMB group presented with lower immune cell infiltration, a higher proportion of tumor-promoting immune cells (M0 macrophages, activated dendritic cells and monocytes) and a lower proportion of antitumor immune cells (M1 macrophages, CD8+ T cells and B cells). Addition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displayed by different TMB groups were not driven by critical driver mutations such as BRAF and RAS.ConclusionsPTC patients with high TMB have a worse prognosis. By stratifying PTC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ir TMB, advanced PTC patients who are candidates for immunotherapy could be selected.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益气养精法对老年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生存期影响。方法研究纳入60例老年肺癌患者,均由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在化疗基础上联合益气养精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及血清癌抗原125(serum oncoantigen 125,CA 125)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及CA 125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当,均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精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效果患者,患者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且患者2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探讨单孔加一孔腹腔镜手术联合 ERAS 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1 月至2018 年 10 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进行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 92 例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患者资料,根 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组39 例及常规腹腔镜手术联合ERAS 组 53 例,对比两组围术 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且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下切缘、清扫淋巴结数量及 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单孔加一孔手术联合ERAS 组较常规手术联合ERAS 组,总切口长度更短 [(6.7±1.1)cm 比(8.5±1.3)cm,P=0.000],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早 [(22.2±5.2)h 比(27.1±7.9)h,P=0.001],首次排便 时间更早[(70.2±19.8)h比(83.1±20.4)h,P=0.005],术后第一天C反应蛋白值更低[(43.5±28.6)mg/L比(57.2±33.2) mg/L,P=0.038],术后住院时间更短 [(7.0±1.7)d 比(8.1±2.1)d,P=0.010],且术后 2~4 天疼痛评分更低(P < 0.05)。 结论 经验丰富的腔镜医师采用单孔加一孔手术治疗高位直肠及乙状结肠癌并联合 ERAS 干预是安全可行的,且单孔加一孔 手术可减低操作难度,具有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治疗前原发性骶尾部脊索瘤(PSC)CT图像分型,并分析其CT征象,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PSC患者治疗前的CT图像,包括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密度、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按照肿瘤的部位由上及下分为Ⅰ~Ⅳ型,并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从小到大分为a^d亚型。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PSC各亚型的占比,并对各亚型之间进行两两比较。采用R×C列联表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分型和亚型肿瘤钙化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各分型和亚型肿瘤的大小和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1例PSC中,Ⅰ~Ⅳ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7.8%、30.7%、36.6%、14.9%,a^d亚型的占比分别为9.9%、25.7%、58.4%、5.9%。各亚型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亚型明显高于a亚型(P=0.039),d亚型明显低于a亚型(P=0.036),其余各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分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各亚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亚型肿瘤钙化的比率逐渐增加。Ⅰ型肿瘤的左右径及上下径明显大于Ⅱ~Ⅳ型(P<0.05)。a亚型与b亚型肿瘤之间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b^d亚型之间前后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肿瘤之间的左右径、上下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型径线最小,d亚型径线最大。结论101例PSC中,Ⅱ、Ⅲ型最多见,肿瘤较少累及第一骶骨;各亚型中,a型较少见,c亚型最多见,d亚型最少见。肿瘤的密度与分型无关,肿瘤内钙化与亚型有关。Ⅰ型肿瘤侵犯的范围较Ⅱ~Ⅳ型广泛,a^d亚型肿瘤的径线逐渐增大,CT分型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PSC诊断延迟现象比较明显,但很少发生远处侵犯和转移。CT图像可对治疗前PSC分型,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后颅窝正常和异常的胎儿小脑及小脑蚓部的矢状面的声像学特征,了解小脑细微结构的改变与胎儿畸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