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1050篇
综合类   413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48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为探讨弹性材料在修复前牙缺失中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推广应用弹性材料在口腔修复美容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美国Valpast公司研制的弹性材料,湖南长沙AULEN公司生产的隐形义齿机。选择前牙缺失患者216例,按临床要求制备基牙工作模型,制作蜡型装合,加热去腊后灌注弹性材料,冷却后取出铸件修整抛光。结果 216例患者修复298颗牙,两年后随访168例,优良者156例,占92.86%;一般者8例,占4.76%;较差者4例,占2.38%。结论 本方法修复前牙缺失与传统方法相比,无需金属卡环支架固位,具有美观、舒适、超薄、耐磨、制作快捷、简单等优点,是修复前牙缺失的理想材料及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改良的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双侧唇裂的功能性修复。方法:应用改良的Black法。结果:18例双侧唇裂患儿经6-18个月的术后随访,均后获得满意的动态及静态效果。结论无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双侧唇裂,只有功能性修复,才可获得良好的前唇部肌肉及功能。  相似文献   
53.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to the p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 and pectus carinatum deformities is via a central transverse submammary incision. The subsequent suprasternal scar is conspicuous and prone to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ring. To avoid the keloid triangle and to produce a less noticeable scar, we have utilized bilateral inframammary incisions for repairs of five female and two male patients with pectus defects. This approach provides excellent access for cartilage resection, sternotomy, and sternal tupport without increasing opearative time or compromising operative exposure. On follow-up for up to 25 months, all patients have had excellent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Chest wall configuration and stability, wound healing, and scar formation have all been without complication. No keloid or hypertrophic scars have developed. To date, there has been no recurrence of pectus defects. We believe bilateral inframammary incisions are a superior approach for pectus repairs by enchancing cosmesis with less noticeable scars and fewer hypertropic and keloid scars, all without compromising operative exposure or increasing operative time.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78例不同类型眼睑缺损修复与重建回顾性总结,了解显微手术应用的必要性。方法43例采用眼科显微手术器械,部分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35例采用普通手术器械在肉眼下操作。结果显微手术组创面全部I期愈合,眼睑外形良好。普通手术组1例延期愈合,7例遗留肉眼可见细小瘢痕。两组癫痕形成率P<0.01。结论证明了显微手术在眼睑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中必要和可行。  相似文献   
55.
人工材料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人工材料聚丙烯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年来41例病人施行人工材料修复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8例病人得到随访。全组无复发病例,有2例病人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窦道形成,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人工材料对于腹壁切口疝的修补有良好的疗效.但应严格做好术中无菌操作和积极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56.
目的通过延迟与早期手术修补食管穿孔的疗效比较,探讨延迟手术修补食管穿孔的意义。方法46例经开胸行食管修补手术的食管穷孔患者按发病至手术时阁分为三组:A组(〈6h)10例,B组(6~24h)15例,C组(〉24h)21例。比较术后食管漏和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术后食管漏发病率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孝义(X^2=1.41,P〉0.05).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7.27,P〈0.01),B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4.31,P〈0.05);平均住院日A组与B组、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脓毒血症和病死率A组与B组、C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延迟手术与早期手术修补食管穿孔相比,术后食管精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增加,但不增加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率及瘸死率,远期生活质量良好;用大网膜作为自体组织加固食管修补部位可减少食管漏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超薄钛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中等以上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超薄钛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1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排异反应及鼻中隔穿孔。结论:钛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较大的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经颅手术修补外伤性脑脊液漏的术前定位、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18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检查、手术方式、术后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急诊手术一期修补12例,术后脑脊液立即停止漏出6例,术后明显减少且2~4 d内停止漏出5例,术后死亡1例;延迟性脑脊液漏修补6例,术后漏出全部停止;所有出院患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准确定位漏口,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使外伤性脑脊液漏的修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治疗后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修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癫痫中心6年来治疗的160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癫痫患者发作间期SPECT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治疗后修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类型、病因、影像学异常、治疗前脑SPECT及脑电图类型与治疗后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修复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有癫痫类型(P〈0.01)、病因(P〈0.01)、影像学表现(P〈0.01)及治疗前SPECT异常灶类型(P〈0.01)。结论:癫痫患者脑部异常灌注致痫灶的修复与多种因素有关,症状性癫痫、低灌注灶、有明确病因及影像学异常者的异常灌注致痫灶的修复率明显低于特发性癫痫、高灌注灶、病因不明确及影像学无异常者。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