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38篇
  免费   2182篇
  国内免费   544篇
耳鼻咽喉   252篇
儿科学   969篇
妇产科学   507篇
基础医学   1729篇
口腔科学   614篇
临床医学   5933篇
内科学   4323篇
皮肤病学   567篇
神经病学   981篇
特种医学   6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318篇
综合类   4191篇
预防医学   2019篇
眼科学   165篇
药学   2818篇
  14篇
中国医学   1664篇
肿瘤学   52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621篇
  2022年   861篇
  2021年   1443篇
  2020年   1234篇
  2019年   1126篇
  2018年   1097篇
  2017年   1136篇
  2016年   1096篇
  2015年   1023篇
  2014年   2279篇
  2013年   2453篇
  2012年   1865篇
  2011年   1883篇
  2010年   1567篇
  2009年   1370篇
  2008年   1288篇
  2007年   1321篇
  2006年   1170篇
  2005年   1042篇
  2004年   815篇
  2003年   635篇
  2002年   529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68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19篇
  1973年   31篇
  1971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interrup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and inadequate ventil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infarction in rats.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was blocked by the injection of agar into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nd inadequate ventilation was produced by obstructing the left main bronchus with a polypropylene tip. Histological and ang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the lung demonstrated that: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alone does not induce pulmonary infarction; obstruction of a bronchus does not induce significant changes, but that pulmonary infarction develops when pulmonary artery embolism and obstruction of a bronchus occur simultaneously. It has been thought that pulmonary infarction is caused by acute obstruction of a pulmonary artery, however, the alveolar walls are supplied with oxygen by both the pulmonary circulation and by ventilation. Interrup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alone is probably not sufficient to induce pulmonary infarction, which is probably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oxygen supply to the alveolar walls by a synergy between interrupt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flow and inadequate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方法。选择急性细菌性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213例,可评价病例209例,随机编人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101例.每日1次给予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300mg,iv,gtt,bid;对照组108例,每日1次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200mg,iv,gtt,bid。疗程7~10d。结果甲磺酸帕珠沙星组、加替沙星组有效率分别为94.06%(95/101)和90.74%(98/108);痊愈率分别为67.33%(68/101)和70.37%(76/10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62%(88/93)和93.62%(88/94);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8/104)和5.50%(6/109)。两组有效性、安全性相似(P〉0.05)。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有效、安全,与加替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半定量分析有效控制与控制不良的MRI阴性的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GTCS)病人的局部脑血流差异,探讨脑血流灌注与其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29例有效控制的和12例控制不佳的MRI阴性的GTCS病人进行发作间期99mTc-ECD-SPECT脑血灌流显像,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用感兴趣区(ROI)的不对称指数(%AI)进行半定量分析.将SPECT分析结果与病人的临床表现与EEG相比较.结果:①控制不佳组与有效控制组在丘脑和基底节区的%A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控制不佳组SPECT脑显像的异常率(83.3%,10/12)明显高于有效控制组的异常率(17.2%,5/29),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病人的EEG异常率分别为58.3%、44.8%(7/12、13/2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不佳的MRI阴性的GTCS病人往往存在发作间期的低血流灌注脑区,提示癫的难治性;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多无明显异常发现,可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次侧切开内括约肌治疗肛裂术前、术后肛门直肌压力的变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 期肛裂 6 0例 ,测定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 ,并与 6 0例正常人肛压比较 ,评价新术式治疗 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 :显示术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显著降低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及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能有效地解除内括约肌痉挛 ,从根本上消除高肛压 ,从而彻底治愈肛裂 ,而且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观测无隆突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与吸气峰压(Ppeak)以及肺顺应性环形状改变的关系,探讨用Ppeak和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 拟行右侧剖胸手术的成年患者32例,静脉诱导后插入左Mallinckrodt DLT,吸入氧化亚氮和地氟醚维持麻醉。按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S1),管端位置正确的双肺通气;第二阶段(S2),管端位置正确的左侧单肺通气;第三阶段(S3),管端插入左下支气管(置管过深)的左侧单肺通气;第四阶段(S。),管端处在左支气管开口(置管偏浅)的左侧单肺通气。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 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与FOB检查符合者占71.9%。S2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50.8%,肺顺应性(Cdyn)值减少36.2%;S3时Ppeak值比S1时增加87.4%,Cdyn值减少56.8%。PV环曲线斜率向右明显移位,环体显著延长。结论 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在无FOB定位的条件时,联合应用听诊法、回归方程预计插管深度、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V环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单肺通气的气道峰压超过双肺通气时的1.65倍,且气道峰压超过25cm H2O.应高度怀疑DLT管端发生过深移位。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与血管内超声 ( IVUS)相比较 ,探讨压力导丝在评价冠脉内支架置入即刻效果 ,指导优化支架置入中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后先后予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检测判断是否达到相应的理想支架置入标准。若未达标准 ,则进一步采用更高压力同样球囊或更大球囊再扩张。结果 支架置入后 IVUS判断 3 1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5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 ,支架内截面积增加 2 4 .3 % ( P<0 .0 5 ) ,最终 4 1例 ( 89% )得到满意 IVUS,5例因超声导管未跨过支架无超声资料 ;压力导丝检测 3 5例达到标准 ,不需再扩张 ,16例不满意者再扩张支架最终 4 5例 ( 88% )得到满意结果 (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0 .90 )。血管内超声和压力导丝两者在判定理想支架置入方面有很好的相关性 ,符合率达 90 %。以血管内超声检测作金标准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 ROC)计算心肌部分血流储备 FFRmyo预测理想支架置入的最佳临界点为 0 .90。结论 压力导丝是指导冠脉支架置入更方便、安全的有效手段 ,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0.
Summary A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jection or infiltration of large volumes of fluid is described. This consists of a syringe which fills automatically from a reservoir through an inlet/outlet val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