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16篇
中国医学   33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11.
目的研究头花蓼PolygonumcapitatumBuch.-Ham.exD.Don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不同温度和黑暗条件下的发芽试验以及浸种处理发芽试验,观察统计其发芽所需时间、发芽持续时间、发芽势、发芽率。结果头花蓼种子在10~35℃下都能发芽;10~30℃下都能发芽完全;20℃、25℃时,观察的4项指标都无显著差异,并出现最短的发芽时间(4d)和最高发芽率(93.3%)。光照能使发芽时间缩短4天,发芽势提高50.6%,但不影响发芽率。浸种处理会降低头花蓼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特别是温水浸种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20~25℃是头花蓼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发芽期间给予光照能极显著缩短发芽时间和提高发芽势。浸种处理对头花蓼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圆穗蓼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嗣雷  王定海  封士兰 《中药材》2004,27(6):411-413
从圆穗蓼全草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确定结构分别为(-)-表儿茶素-5-0-β-D-吡喃葡萄糖苷(Ⅰ),( )-儿茶素7-0-β-D-吡喃葡萄糖苷(Ⅱ),1-(3-0-β-D-吡喃葡萄糖基-4,5-二羟基-苯基)-乙酮(Ⅲ),(-)-表儿茶素(Ⅳ),绿原酸(Ⅴ),没食子酸(Ⅵ).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液 -液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对大鼠血浆样品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因为血浆中白藜芦醇在 0 .0 0 35~1.4 0 0mg·L-1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 (r =0 .9998) ,最低定量限为 0 .0 35mg·L-1;低、中、高三种浓度下的回收率、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故用本法测定大鼠一次性灌服虎杖提取物后白藜芦醇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半衰期t1 2 =11.5min ,达峰时间tmax=10 .0min ,达峰浓度Cmax=1.93mg·L-1。结论 :本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可用于体内白藜芦醇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疏风解毒方联合环丙沙星与维生素C治疗肺风粉刺的临床疗效和愈后。方法 将60例痤疮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型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盐酸环丙沙星和口服VitC,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疏风解毒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分别在治疗2、4周时评价系统症状(口干、便秘等)和皮损炎症好转情况、新发皮损情况、愈后(出现色素沉着和凹陷性瘢痕)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同时考察两组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口渴、便秘等系统症状减轻例数、皮损处红肿消退例数分别为26例、24例,对照组为4例、7例,治疗组的症状减轻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周后治疗组有新发皮损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疏风解毒方联合环丙沙星与维生素C在治疗痤疮肺经风热证上疗效显著,愈后理想。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对百部古代本草文献中有关何首鸟止痛功效的梳理挖掘,探究出古代医家分别从药性、附方、配伍等多角度对何首乌止痛的功效进行阐释,最终总结何首鸟可温中止痛、祛风止痛、补虚止痛、化瘀止痛,治疗“心”(胃)痛、风湿痹痛、中风头痛、五痔疼痛、腰膝酸痛、产后瘀血疼痛、跌打损伤疼痛等。值得关注的是,何首鸟止痛的功效与“酒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HPLC测定赤胫散中的3,3’-二甲基鞣花酸和3,3’,4’-三甲基鞣花酸。方法色谱柱为Dikm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磷酸(17∶33∶50),流速1 m L·min-1,检测波长248 nm,柱温30℃。结果 3,3’-二甲基鞣花酸0.198~0.990μg(r=0.9991)、3,3’,4’-三甲基鞣花酸0.098~0.491μg(r=0.9990)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分别为102.40%、98.41%,RSD分别为2.25%、1.87%(n=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赤胫散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韩宗萍  卓飞霞  李芳  夏瑾瑜  黄明星 《新医学》2021,52(10):759-763
目的 探索何首乌对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永生化肝细胞系LO2,采用1 mmol/L游离脂肪酸(FFA)处理,建立脂肪肝沉积细胞模型。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何首乌提取物处理(0、2.5、5、10 μg/mL),采用油红O染色以观察何首乌对LO2细胞脂肪沉积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实验组LO2细胞内法尼酯X受体(FXR)基因及其下游通路胆盐输出泵(BSEP)、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SHP)、胆固醇7α-羟化酶1(CYP7A1)关键基因的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FXR及其下游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何首乌处理后的LO2细胞中,油红O的染色量会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FXR的mRNA表达下降,而FXR蛋白诱导促进的下游基因BSEP、SHP的表达相应下降,而其下游抑制基因CYP7A1的表达则上升(P均<0.05)。何首乌处理的LO2肝细胞中,FXR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蛋白激酶C (PKC)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PKC总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SHP的蛋白水平也明显下降。结论 何首乌可通过抑制FXR-PKC/SHP信号转导通路,从而促进LO2肝细胞内的脂质沉积。为何首乌导致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肝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首乌作为传统常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何首乌饮片及制剂主要以口服为主,所含化学成分被吸收进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是其发挥药效的前提,因此,研究何首乌的吸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何首乌主要成分的吸收动力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评价何首乌的生物利用度、改善剂型、提高药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草血竭纯化部分对于小鼠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采用滴鼻法建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通过灌胃途径给予不同剂量的草血竭,以给予奥司他韦者为阳性对照,以未给予药物者为病毒对照组。观察14d内小鼠生活状态,计算小鼠肺指数,检测肺组织内流感病毒核酸相对量和病毒滴度。结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0-6。阳性对照组和草血竭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存活率均为100%,平均生存日数均为14d,草血竭低剂量组小鼠的存活率为42.86%,平均生存日数为9.14d,而病毒对照组小鼠的存活率及平均生存日数分别为0和3.57d。不同组别小鼠平均生存日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3,P=0.02);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小鼠平均生存日数均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和草血竭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及病毒对照组肺指数分别为:(0.84±0.07)%、(0.81±0.07)%、(0.84±0.10)%、(0.84±0.10)%和(1.4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病毒核酸相对量分别为:0.37±0.11、0.42±0.06、0.42±0.06、0.65±0.19和1.0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病毒滴度分别为:2.49±0.12、2.35±0.29、2.43±0.15、2.46±0.12和2.8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阳性对照组和草血竭各剂量组的肺指数、肺组织内流感病毒核酸相对量和病毒滴度均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草血竭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血竭纯化部分在体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甲型H1N1流感小鼠的肺组织的病变,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和虎杖及其配伍对血瘀症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每组8只。实验Ⅰ、Ⅱ、Ⅲ组分别予以30 mg·kg-1大黄、虎杖、大黄虎杖(1∶1),qd;空白组和模型组均按5 mL·kg-1的剂量予以0.9%NaCl,qd。5组大鼠均连续灌胃10 d。第10天灌胃1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予以盐酸肾上腺素1 mg·kg-1,腹腔注射。24 h后,再次注射相同剂量的肾上腺素。急性血瘀模型制备1 h,将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比较4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和血脂指标。结果空白组和实验Ⅲ组的全血黏度200/s分别为(3.26±1.33)和(4.51±1.15)mPa·s,50/s分别为(4.21±1.41)和(5.80±1.44)mPa·s,5/s分别为(9.75±2.97)和(13.27±3.14)mPa·s,1/s分别为(25.58±7.24)和(34.49±7.95)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8.04±0.80),(7.39±0.31)和(7.18±0.62),空白组与实验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实验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和实验Ⅱ组的三酰甘油分别为(0.92±0.39)和(0.61±0.15)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虎杖单用和大黄虎杖配伍合用均对血瘀证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但大黄虎杖1∶1配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虎杖能显著降低三酰甘油,而大黄单用没有表现明显降低血脂的作用,在降低血脂方面大黄和虎杖配伍合用也没有表现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