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如何合理搭配使用,以实现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且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的120例TKA,随机分为A、B、C、D 4组。A、B组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PCIA),C、D组不使用PCIA;A、C组术后6 h口服西乐葆400 mg,此后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至术后2周或VAS评分3分;B、D组术后6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此后每12 h肌注帕瑞昔布40 mg,连续3 d后改为每12 h口服西乐葆200 mg;如镇痛不足追加吗啡注射。记录48 h内镇痛药物的总用量,每日记录患者VAS评分、术后引流量及膝关节活动度、睡眠满意度,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6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D组(P0.05);术后12 h,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无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活动状态下,术后3 d内B、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C组(P0.05)。4组均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使用PCIA的A、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并发症显著增加(P0.01)。4组术后引流量、睡眠满意度及术后第2、3、7 d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KA术后患者应用超前镇痛联合多模式镇痛可取得满意临床镇痛效果,帕瑞昔布结合PCIA镇痛效果更为明显。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不增加失血风险。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联合神经阻滞的超前镇痛方案对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和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超前镇痛方案进行镇痛。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65.91%的优良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的发生率(P<0.05)。结论对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术采用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方案,对帮助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超前镇痛效果。方法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术前10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术前给予2ml生理盐水,每隔12小时重复给药。术后均行吗啡PCIA镇痛。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记录拔管即刻、术后2、6、12、18、24h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h吗啡总消耗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帕瑞昔布钠组各时点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24h吗啡总消耗量(10.4±7.6)mg,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7±8.9)mg(P〈0.05),相应的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较对照组为低,24h下床活动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40mg可改善单纯吗啡PCIA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黄娟娟  严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95-96,103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下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术后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七氟醚全麻,帕瑞昔布钠组(P组,n=30),于插管后立即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C组,n=30),于捕管后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mL。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躁动程度0~3级评分,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2、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24h内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出血等发生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z检验。结果拔管期P组1级以上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P组VAS评分在1、2、4、6、12h均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全麻下的甲状腺手术,可显著减少术后燥动.且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术毕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A组)、帕瑞昔布钠40mg(B组)、地佐辛10mg+帕瑞昔布钠40mg(C组)及等容量生理盐水(D组)。比较四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苏醒及意识恢复时间、镇痛及镇静评分情况。结果A、B、C三组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和镇痛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而C组又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D组的镇静评分高于A、C组(P〈0.05);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可有效预防或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张爱国  余凌  李娜 《中国药师》2010,13(6):846-84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前静滴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入室后各时段的MAP、HR变化.评价患者拔管期合作情况.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喉痉挛发生率、呛咳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10 min(T4)的MAP、HR变化与术前(T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上述各时点的MAP、HR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拔管期合作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即用帕瑞昔布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患者合作程度高,是预防全麻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较好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切口痛大鼠脊髓水平的超前镇痛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K组)、模型组(M组)、术前组(Y组)、术后组(H组),每组8只。K组不做任何处理,M组只做切口痛模型,F组在术前30min尾静脉注入帕瑞昔布钠12mg/kg,H组在术后30min尾静脉注入帕瑞昔布钠12mg/kg。术后4h取脊髓膨大处,用ELISA方法测量TNF-α的含量。结果与K组比,M组、Y组、H组脊髓TNF-α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M组比,Y组、H组脊髓TNF-α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H组比,Y组脊髓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通过抑制切口痛大鼠脊髓TNF-α的表达表现出超前镇痛作用,且术前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  相似文献   
88.
周冬青  周期  陈立  王丽云  谢海 《海南医学》2012,23(11):12-1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鼻内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术毕前15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曲马多组(B组)术毕前15min静注曲马多40mg和生理盐水组(C组)术毕前15分钟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各30例。监测血流动力学,比较术毕即刻(T0)、拔管前5min(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T3)血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术后2h、4h、8h、12h和24hVAS和BC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T1、T3各时点SP、DP、MAP、HR低于B组(P<0.05),T1、T3各时点SP、DP、MAP、HRC组均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点比较,B组和C组T1、T2、T3时点SP、DP、MAP、HR明显升高(P<0.05)。T3时点SpO2C组均低于A、B两组,P<0.05,但其值均在97%以上,无临床意义。VAS评分术后2h、4h、8h、12h各时点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BCS评分:术后2h、4h、8h各时点A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不良反应比较:B组恶心、呕吐率高于A、C两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氟比洛芬酯术前应用对乳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乳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缓慢推注帕瑞昔布钠40mg(P组)、氟比洛芬酯50mg(F组)和生理盐水(N组)各10ml。术中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围术期输注生理盐水,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均采用舒芬太尼镇痛。于用药前、用药后30min、1h、3h及6h时采集上肢静脉血,检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并记录术后24h恶心、呕吐、头晕、虚汗、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30min,三组凝血酶时间(TT)显著延长(P0.05);F组和N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P组(P0.05),其余凝血功能指标、Plt及P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内P、F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三组头晕、虚汗、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见消化道出血、溃疡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与50mg氟比洛芬酯比较,术前应用40mg帕瑞昔布钠可暂时增强乳癌根治术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钠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联合组在麻醉诱导时和诱导后12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单药组不予帕瑞昔布钠。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6、24、48 h活动时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的用量及生命体征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各时间点的 VAS 评分低于单药组,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单药组(P<0.05),舒芬太尼的用量亦少于单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帕瑞昔布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术后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