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0篇
内科学   112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0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191篇
  4篇
中国医学   450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医院在实施医疗设备精细化健康管理中,管理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日志数据,如何高效利用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医疗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及时的监控,而且为潜在的隐患提供支持。方法通过收集血动力工作站、肺功能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医疗设备的运行日志,建立事件日志数据库,分别利用Apriori算法和Apriori优化算法挖掘医疗设备运行时状态的关联规则。结果 Apriori优化算法的功能和性能优于Apriori算法。结论 Apriori优化算法可以为医疗设备健康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2.
53.
叶文怡  郭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10):1107-1111, 1115
[目的] 探讨郭勇教授治疗肝癌的处方用药规律,传承名中医治疗肝癌的指导思想并推广应用。[方法] 收集郭师治疗肝癌的处方,基于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对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药性频率最高的是寒(34.46%),其次是温(29.94%)、平(27.12%),累计频率达91.52%;药味频率最高的是甘(37.09%),其次是苦(23.64%)、辛(17.45%),累计频率达78.18%;药物归经频率最高的是肝(19.61%)、其次是脾(15.50%)、肺(15.25%)、胃(14.29%),累计频率达64.65%。采用关联法则、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前6位中药依次为:白芍、郁金、预知子、猫爪草、猫人参、太子参。从核心处方总结出,郭师治疗肝癌多用猫人参、猫爪草、郁金、预知子、白芍等药物。[结论] 郭师治疗肝癌,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应用灵活,配伍严谨。数据挖掘应用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中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rm,HIS)中主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采集其入院及治疗过程中的信息,使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064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1007人(49%),女性1057人(51%);以3级高血压最多见(54%);证型分布上以痰瘀互结最多见(47%);各证型发病的平均年龄以肝火亢盛年龄最低(58岁),肾气虚证型最高(68岁)。高血压第2诊断常见合并病/症以冠心病为主(40%),其次为脑梗死(20%);住院时间的节气分布方面,总体上看以小满发病人数最多,其次是立夏、处暑、芒种、小暑等,各证型又不相同。中药使用方面:处方中共包括了235种中药材,各个证型高频用药以川芎使用的频次最高,其他使用频次较多的包括天麻、当归、半夏、丹参等。5个证型共计产生核心药对44对,肝火亢盛证以天麻配伍川牛膝、杜仲置信度最高;肾气虚证以川芎配伍山药、当归置信度最高;痰瘀互结证以川芎配伍当归、地龙置信度最高;阴虚阳亢证以川芎配伍半夏、酸枣仁置信度最高。结论基于临床特征及处方用药分析,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因素以瘀、痰、虚为主,用药主要为活血通络、平肝补肾之品,常用核心药物为川芎,根据不同证型常以天麻、山药、当归、半夏等与之相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5.
张新雨  范梦月  孙蓉 《中草药》2021,52(14):4307-43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联用的方法探索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中药的功效网络,从组方用药规律和功效网络构建联合角度阐释"理-法-方-药"一致性的科学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文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对方剂中性味归经、药物频次、用药剂量以及关联规则、聚类和复杂网络进行分析。对核心药物进行成分靶点筛选,与肝郁脾虚型FD的靶点映射,利用Cytoscape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并对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分析和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文献207篇,处方207个,中药119味,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为脾、胃、肺、肝;使用频次在15以上的有30种中药,其中柴胡的使用频次最高;甘草6 g的剂量使用频次最高;关联规则表明柴胡-白芍,白芍-白术、柴胡,白芍-茯苓、白术、柴胡分别为同一个组里支持度最高的组合;聚类分析可将中药分为5类;复杂网络分析显示白术、柴胡、甘草、半夏、麦芽、茯苓和枳壳在肝郁脾虚型FD方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综合频数、聚类以及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柴胡、甘草、白术、茯苓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等,核心靶点为蛋白激酶Bα(protein kinase Bα,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3,MAPK3)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结论从组方用药规律和功效网络构建联合角度阐释了"理-法-方-药"一致性的科学性,数据挖掘分析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核心药物以及配伍规律,同时得到治疗该病潜在的中药配伍,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型FD以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为主,组方的核心中药柴胡、甘草、白术、茯苓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柰酚、甘草次酸等成分作用于IL-6等靶点,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发挥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作用,为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FD提供新方法、新思路,并为下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总结针灸古代文献中窦汉卿针灸处方特点和规律,为研究窦汉卿学术思想以及现代针灸临床提供参考。对窦氏针灸处方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录入,建立窦汉卿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中的腧穴进行频次分析,并采用Apriori算法分析处方用穴规律。共收录窦汉卿针灸处方446个,针灸处方最多用穴12个。治疗病种以内科病症、头面躯体痛症及五官科病症最多。窦汉卿所有处方中总共用穴205个,包括25个奇穴。窦汉卿针灸处方中关联程度较强的穴对有7组,分别为合谷-足三里、足三里-中脘、合谷-曲池、合谷-委中、曲池-肩井、委中-曲池和委中-足三里。选穴原则以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为主;配穴方法以上下配穴、本经配穴和表里经配穴为主;注重刺灸法与腧穴的配合,注重针刺顺序。  相似文献   
57.
目的:挖掘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的针刺治疗取穴规律。方法:基于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电子病历,通过结构化病历文本提取针刺治疗处方,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中医临床有效处方及分子机理分析系统V2.0中数据挖掘工具对针刺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584个脑瘫患儿针刺治疗处方中含84个腧穴(穴区),使用率最高的3个穴位分别是足运感区、平衡区、三阴交。经聚类分析发现常配合使用的5个穴组:委中、外关;手三里、行间、悬钟、承扶;足运感区、平衡区、三阴交;血海、丰隆;脾俞、运动区、阳陵泉。经复杂网络核心处方分析获取13个核心腧穴,包含足运感区、平衡区、三阴交3个主要核心穴和太冲、运动区、血海、肝俞、脾俞、阳陵泉、四神聪、百会、风池、肾俞10个次要核心穴。结论:学龄前脑瘫儿童的针刺核心处方表里同治、阴阳同调,头、体针并用,体现脑、瘫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58.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diagnosis in electromyography is complex and time consuming, not only due to the large number of parameters, to be considered for diagnosi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usual procedure of evaluating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EMG signal by visual scanning of the plotted signal. So there is a clear need to make use of computer aid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 the present work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gration into one automated system, the qualitative knowledge of the physician, with possibly sophisticated signal analysis tools which must replace the visual scanning. A software program (in Turbo-C) on a PC-AT has been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MUAP's (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 in a EMG signal. Then an Expert system (in Turbo-Prolog)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of different muscular abnormalities by making a knowledge base from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involved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dure of clinical electromyography. A hybrid model of rule and frame based Expert system is implemented.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for making a complete system, i.e., for recording, analysis and decision making for diagnosis.  相似文献   
5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CNKI 数据库中近30 年有关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药方剂,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数据分析方法,挖掘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410 篇文献,符合条件处方600 首,涉及233 味中药。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 60 的药物得到33 个,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8 个,新处方14 个;药物主归肝、心、脾经,性味分别以温、寒、平和苦、辛、甘为主。结论: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立足于“血瘀”病机,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辅以清热、补虚、温通、息风止痉、止痛、托毒生肌、燥湿、通络等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灵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疾病种类、患病性别、年龄、时间分布等特点,用以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高急诊应急能力和诊疗质量。方法回顾整理我院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急诊科575名资料完整APACHE-II评分大于15分(含15),年龄大于16岁(含16)患者病例,分析危重症构成及规律。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结果急诊危重症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急诊危重症位居前五位的是:神经科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毒、颅脑损伤。急诊危重症患者男多于女,发病年龄段前5位的是:76岁以上,66~75岁,46~55岁,56~65岁,36—45岁。就诊量位居前五位月份是:1月、2月、3月、1off、4月。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16岁以上危重症疾病谱及性别、年龄、时间分布规律,为应对疾病高峰期,合理安排医疗资源,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