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5篇
中国医学   2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荷叶、绞股蓝及紫苏叶提取物制成复方制剂的预防性减肥降脂作用。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肥胖高血脂大鼠模型,将荷叶提取物、绞股蓝提取物、紫苏叶提取物制成复方制剂并进行减肥降脂试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复方制剂高、中、低剂量组,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脂肪质量、脂/体比及Lee's指数。结果:3个复方制剂组较模型组体重增长缓慢且有显著性变化;3个复方制剂组体内脂肪质量较模型组小且有显著性变化;3个复方制剂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较模型组少且差异显著;3个复方制剂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低密度脂蛋白则均显著低于模型组;3个复方制剂组Lee's指数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复方制剂不同剂量均对肥胖症、高血脂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桑叶对L-谷氨酸钠(MSG)诱导的肥胖大鼠脂代谢作用的机制。方法:乳鼠连续7 d皮下注射4 g·kg-1·d-1L-谷氨酸钠,断乳后高脂喂养,复制MSG肥胖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5 mg·kg-1·d-1),非诺贝特组(100 mg·kg-1·d-1),桑叶总多糖高、低剂量组(625,312.5 mg·kg-1·d-1),总黄酮高、低剂量组(80,40 mg·kg-1·d-1),总生物碱高、低剂量组(5 000,2 500 mg·kg-1·d-1)共9组;另取正常组大鼠8只,雌雄各半,每日上午ig给药。连续给药8周后,分别检测MSG大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和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和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X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以及肌肉中脂质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和骨骼肌中PPARα,CPTⅠ和ACOX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对MSG大鼠血清、肝脏和骨骼肌中TC和TG含量有一定调节作用(P0.01,P0.05);另外对血清中游离脂肪酸也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桑叶提取物对MSG大鼠肝脏和骨骼肌中PPARα,CPTⅠ和ACOX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有上调作用(P0.01,P0.05)。结论:桑叶可以通过激活PPARα受体,调节脂肪酸氧化过程来达到改善MSG肥胖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猴耳环叶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Odys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μL。结果:没食子酸在0.060 2~1.806μg线性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27%,RSD 1.4%;槲皮素在0.016 9~0.507 6μg线性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29%,RSD 1.3%。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猴耳环药材2种有效成分的同时测定,可为猴耳环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综述淫羊藿对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淫羊藿通过增加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加Ca2+浓度,激活BMP/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提高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功能,并从能量代谢、骨架结构、MAPK信号通路、雌激素水平等方面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薄荷、菊花、前胡三味辛凉归肺经中药水提取物对肺阴虚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灌服甲状腺片7d,烟熏20min/d,连续8d,造肺阴虚小鼠模型。灌胃给予薄荷、菊花、前胡水提物,连续给药15d。试验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行为学、体重、测量肛温、面温、抓力、自主活动。结果:薄荷、菊花、前胡水提物均可提高肺阴虚小鼠的抓力、活动次数,降低肛温;薄荷、前胡水提物降低肺阴虚小鼠面温;薄荷水提物能提高肺阴虚小鼠的体重。结论:薄荷、菊花、前胡同为辛、凉归肺经中药,可显著改善肺阴虚证之形体消瘦、面红、体倦乏力等,这为探讨"辛凉归肺经"中药的共同作用规律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采用甲醇超声波辅助萃取中药复方毛冬青颗粒剂,并用高效液相色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色谱柱采用Dikma Diamonsil C18(4.6×250mm,5μm),流动相采用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了电喷雾(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两种离子源,并同时采用正、负离子电离模式,分析化合物的分子量和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对照,证实中药复方毛冬青颗粒剂含有腺苷。  相似文献   
107.
夏成凯  姚家忠 《安徽医药》2010,14(2):169-170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研究其含量分布与采收期的关系。方法进样温度24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为高纯氮气,恒流1ml·min^-1,以程序升温对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同一产地不同采收季节牡荆叶中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牡荆叶的采收季节对β-丁香烯的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不同产地大青叶饮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建立大青叶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品质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结果:建立了大青叶饮片RP-HPLC标准特征指纹图谱,共确定32个特征指纹峰,其中31个特征峰为共有峰,另一指纹峰可部分检出。结论:建立的大青叶RP-HPLC特征指纹图谱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为大青叶饮片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1-脱氧野尻霉素(DNT)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初步研究桑叶总生物碱中DNJ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灌胃桑叶总生物碱(给药剂量按DNJ计约为80 mg·kg-1)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色谱条件为HiQSiL C18分析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醋酸水溶液(40∶60,V/V)为流动相,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254 nm,发射波长322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DNJ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药动学软件3P97处理。结果 DNJ血浆浓度在1.4~22.4 mg·L-1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中1-脱氧野尻霉素定量下限为1.4 m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3.7%~5.8%和4.6%~6.0%,方法回收率为97.6%~101.5%,提取回收率为76.3%~81.6%。DNJ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符合二房室模型,Ka=(4.85±0.95)h-1,AUC=(19.22±1.37)mg·h·L-1,Cmax=(12.98±1.92)mg·L-1,Tmax=(0.50±0.00)h。结论该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DNJ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价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配对或区组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共观察了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病例259例,其中试验组130例,外涂复方桐叶烧伤油;对照组129例,外涂复方虎杖烧伤油.结果 对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的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100%,愈显率为98.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36%,愈显率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新鲜中、小面积Ⅱ度烧烫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