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71篇
  免费   5775篇
  国内免费   4814篇
耳鼻咽喉   686篇
儿科学   1716篇
妇产科学   1442篇
基础医学   8898篇
口腔科学   665篇
临床医学   12159篇
内科学   11904篇
皮肤病学   1581篇
神经病学   765篇
特种医学   19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5篇
外科学   2455篇
综合类   29484篇
预防医学   15592篇
眼科学   568篇
药学   10169篇
  98篇
中国医学   5594篇
肿瘤学   4888篇
  2024年   504篇
  2023年   2127篇
  2022年   1930篇
  2021年   2247篇
  2020年   2262篇
  2019年   2141篇
  2018年   1284篇
  2017年   1972篇
  2016年   2327篇
  2015年   2605篇
  2014年   4293篇
  2013年   4211篇
  2012年   5110篇
  2011年   5750篇
  2010年   5285篇
  2009年   5468篇
  2008年   6140篇
  2007年   6061篇
  2006年   5846篇
  2005年   6089篇
  2004年   4907篇
  2003年   4340篇
  2002年   3591篇
  2001年   3472篇
  2000年   2892篇
  1999年   2528篇
  1998年   2252篇
  1997年   2250篇
  1996年   2127篇
  1995年   1820篇
  1994年   1640篇
  1993年   1275篇
  1992年   1075篇
  1991年   947篇
  1990年   794篇
  1989年   762篇
  1988年   179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根源对于综合征这个术语,大家已经越来越熟悉了。所谓综合征,是指用来定义某种疾病的一组体征和症状。例如,我们现在知道,艾滋病就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我们的免疫系统受损了,抵抗感染的能力降低了。  相似文献   
23.
2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3):2070-2072
目的研究三种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对HIV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HIV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采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方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HIV RNA转阴率、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试验组HIV RNA转阴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及替诺福韦三种药物联合治疗HIV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提高患者HIV RNA转阴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1b对EB病毒感染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降低,CD4^+、CD4^+/CD8^+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效果明显,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调节免疫指标,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6.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39-340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住院的28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25例,咳嗽14例,咳痰11例,身体乏力23例,腹痛14例,腹泻4例,盗汗4例,胸痛4例。给予结核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胸片病灶吸收好转10例,胸片显示病灶有吸收3例,死亡5例,给予非结核患者临床治疗后,结果显示在10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好转6例,胸片显示病灶有吸收3例,死亡1例。结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率较高,对其临床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尤其对免疫力较差,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经过对患者进行抗病毒、抗结核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12):881-884
目的了解常用快速手消毒剂对两种肠道病毒PV-I、Echo11的灭活效果,以指导手卫生的方式。方法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检测常用的13种快速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PV-I、肠道病毒Echo11病毒作用1 min的灭活效果。结果快速手消毒剂A(有效氯370 mg/L)和B(乙醇75%~85%、三氯羟基二苯醚0. 4%~0.5%)作用1 min,对PV-I和Echo11的灭活对数值均≥4. 00;快速手消毒剂C(聚六亚甲基双胍0. 45%~0. 55%、乙醇63%~77%)作用1 min,只对Echo11的灭活对数值≥4.00;其余快速手消毒剂对PV-I和Echo11的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 PV-I作为消毒剂病毒灭活实验中的指示毒株,对快速手消毒剂的抗力比Echo11强。检测的13种消毒剂中,对PV-I、Echo11有灭活作用的快速手消毒剂占比分别为15.4%和23.1%,在临床中过度依赖快速手消毒剂阻断肠道病毒通过手的传播是有风险的,在流行季节或明确有肠道病毒污染的情况下,应选择皂液流动水洗手作为手卫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