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9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抗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痰结核杆菌3、6个月转阴率,病灶吸收情况,血清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77.1%、91.7%;对照组分别为64.6%、77.1%;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16,13.24,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3.2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FN-γ均有明显升高(P<0.01),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增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加速疾病的愈合。  相似文献   
32.
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7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发放自我管理调查表的方式收集资料,比较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达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达标者为30例,对照组为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6,P〈0.0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比17,χ2=11.083,P〈0.05);观察组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6,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在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中有积极促进的作用。使糖尿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技巧,有效地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33.
张亚丽 《医学综述》2012,18(7):1074-1077
肌肉素是肌细胞特异性分泌的多肽蛋白质,参与机体糖代谢和脂代谢。肌肉素作为一种自分泌和旁分泌因子在骨骼肌中起作用,其mRNA几乎只在骨骼肌中表达,并受营养条件和激素因子尤其是胰岛素的调控。现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肌肉素的发现、结构与分布、影响肌肉素表达的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对肌肉素与糖代谢及脂代谢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肌肉素在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等相关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研究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营养代谢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离体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方法将44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非糖尿病对照组、非糖尿病托马斯停搏液(STH-2)组和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STH-2组,各11只,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STH-2组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组大鼠均使用离体心脏灌流装置测定心功能指数及冠状动脉肌钙蛋白漏出含量,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非糖尿病STH-2组心脏保存4h后左心室形成压(LVDP)及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对照组[LVDP:(162±41)mmHg(1mmHg=0.133kPa)比(344±37)mmHg;dp/dtmax:(4340±156)mmHg/s比(10438±252)mmHg/s;-dp/dtmax:(2440±152)mmHg/s比(4942±78)mmHg/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STH-2组心脏保存4h后LVDP、±dp/dtmax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为(148±13)mmHg、(2586±34)mmHg/s、(2135±82)mmHg/s],但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LVDP、±dp/dtmax均低于对应的非糖尿病组(均P〈0.05)。非糖尿病STH-2组肌钙蛋白漏出含量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0.190±0.020)μg/L比(0.020±0.001)μg/L,P〈0.05];糖尿病STH-2组肌钙蛋白漏出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0.360±0.050)μg/L比(0.140±0.030)μg/L,P〈0.05];非糖尿病STH-2组肌钙蛋白漏出量低于糖尿病ST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观察显示,非糖尿病对照组心肌结构基本正常,而非糖尿病STH-2组变化明显。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心肌结构变化明显,心肌纤维化、线粒体增生数量明显增多。结论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优于非糖尿病大鼠。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大剂量山莨菪碱(50mg/d)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11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山莨菪碱50mg/d静脉滴注,对照组20mg/d,均持续2~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8%,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为32%,总有效率6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山莨菪碱50mg/d静脉滴注治疗DPN疗效明显优于20mg/d。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分布及形态上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BNA在不同时间表达的差异以及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变化对股骨头组织结构演变、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光镜下观察各组股骨头结构以及凝血因子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墨汁灌注行微血管密度测定;观察VEGF mRNA原位杂交表达强度并分析;生化检测各组股骨头组织匀浆的AR活性. 结果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骨小梁变少变薄,骨髓腔增大;凝血因子Ⅷ因子表达上升,微血管密度增大;VEGF mRNA在骨髓腔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上升,AR活性增大(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出现骨质疏松变化倾向,与VEGF mBNA促进微血管增生、血管通道性增大及AR活性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均符合WHO 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管理组90例,一般管理组9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均采用胰岛素、他汀类降脂药物;一般管理组:在管理前进行登记,每季度组织一次糖尿病健康宣教活动,发放宣传单,每月检查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每季度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半年检查一次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强化管理组:在一般管理组的管理基础上,由全科医生为每例患者填写详细调查问卷[病程、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饮食情况、运动/工作强度、情绪、睡眠、家庭状况(独居等)],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指导,给每位患者制订每天热量摄入标准和运动标准,并教会患者计算食物热量,并把管理内容和措施方法打印成手册交给患者,全科医生每周督查一次,指导患者实施手册中的管理内容,观察血糖控制情况、遵医行为、生活方式改变情况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并指导患者下步改进方法。两组患者性別、年龄、病程、合并症均有可比性。签订知情同意书,1年定期随访,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进行分析。结果: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强化管理前后相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其效果优于一般管理组;一般管理组各项指标提高不明显,在6个月后效果有波动。强化管理组各项评价指标管理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管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管理组各项评价指标管理前后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只要充分利用社区医疗机构,运用社区强化管理手段,对糖尿病患者一对一模式管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连续性、全面性、可及性、方便性的优势,就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控制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在广大社区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对糖尿病股骨头不同组织的旁分泌作用.方法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调节血糖、饮食控制、运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患者于服药前和服药后3个月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Scr和UAER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在常规血糖控制的基础上,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比单独应用缬沙坦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例,分为治疗组(中西药联合)30例,对照组(单纯西药)28例,2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均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组在胰激肽原酶治疗的同时联合通心络。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活动度、生活质量、心肌标志物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度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TnI、CK-MB)的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而肝肾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联合胰激肽原酶可改善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提高活动度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