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1篇
  免费   715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470篇
口腔科学   9580篇
临床医学   347篇
内科学   214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98篇
外科学   324篇
综合类   970篇
预防医学   72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347篇
  7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42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626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469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734篇
  2013年   820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709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517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107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85篇
  1982年   86篇
  1981年   68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60篇
  1977年   59篇
  1976年   57篇
  1975年   42篇
  197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2.
13.
14.
目的:探析口腔种植牙术后肿胀疼痛采取新癀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口腔种植牙术后肿胀疼痛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新癀片联合红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胀和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牙槽骨吸收量、种植牙功能、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周围边缘骨吸收量、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治疗优良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肿胀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种植牙功能评分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周围边缘骨吸收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CPR、IL-6、PCT等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牙术后肿胀疼痛应用新癀片进行治疗,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改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龋病的发病情况,为进一步搞好龋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85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主要通过问诊、视诊、探诊等方法做检查,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者850人中,患龋者430人,患龋率50.59%,其中女生患龋率63.64%,男生患龋率42.31%,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大学生患龋率较高,女生患龋率明显高于男生。应及时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以预防和减少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改水降氟后地氟病的防治效果。方法:水氟,尿氟测定均为电极法,氟斑牙诊断为Dean‘s法。结果:该村自1985年改饮低氟水,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6.05mg/L降至改水后的0.48mg/L。改水后未出现新的氟骨症患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改水后7-15年间氟斑牙病率均已稳定,表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达到稳定控制状态,结论:坚持长年饮用低氟水,地方性氟中毒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与龋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因素、龋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致病关系和作用机理。方法:以东北电力学院入学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TMJDS、龋诊断标准和安氏分类等方法,对1065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正常(?)TMJDS阳性率为6.81%,异常(?)TMJDS阳性率为48.32%,具有显著差异性。无龋者TMJDS阳性率为23.72%,龋病者TMJDS阳性率为39.58%,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异常(?)、龋病是TMJDS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Biomedical determinants of dental caries have been mo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tha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 on caries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seems to be greater. However, a majority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relate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 variables may be more relevant regarding dental caries in adults. In addition,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ight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dental caries as a multifactorial disease and bridge the gap between a biomedical concept and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d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