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0篇
  免费   907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31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77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00篇
内科学   1950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63篇
外科学   2361篇
综合类   3090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371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429篇
  12篇
中国医学   1574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399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544篇
  2014年   947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969篇
  2011年   977篇
  2010年   698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591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509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on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收集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DN相关性的文献。应用Stata11.0统计学软件运用Meta-分析法对各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通过3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隐性模型下DD基因型相对于DI+II基因型的OR值为1.96(95%CI,1.72~2.22);显性模型下DI+DD基因型相对于II基因型的OR值为1.78(95%CI,1.49~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我国汉族人群DN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α-硫辛酸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延缓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α-硫辛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以60 mg/kg于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α-硫辛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5、30、60 mg/(kg.d)灌胃12周。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肾重指数,制备肾脏石蜡切片,测定肾小球平均截面积(MGA)并计算肾小球平均体积(MGV)。用SureStep Plus型血糖仪于实验结束前检测空腹血糖;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小球体积,肾小球基底膜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1、CTG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α-硫辛酸各剂量组大鼠血糖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重指数明显增加,光镜显示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管腔受压,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组织TGF-β1、CT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糖尿病模型组MGA和MGV明显扩大,与其相比,α-硫辛酸各剂量组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α-硫辛酸通过抑制肾组织TGF-β1、CTGF的表达而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从而延缓STZ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FK50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8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糖尿病肾病组(DN组)10只、FK506治疗组(F组)10只、洛汀新治疗组(L组)10只,其中DN组、F组、L组应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F组成模4周后给予FK506 1 mg/(kg.d)灌胃,L组成模4周后给予洛汀新10 mg/(kg.d)灌胃,DN组与N组4周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每4周末监测各组大鼠血糖(BS)、体质量(BW)、24 h尿蛋白定量,药物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质量/体质量(KW/BW),在光镜、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应用West-ern blot印迹检测足细胞特异标记物Nephrin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与N组比较,DN组大鼠BS、SCr、BUN、KW/BW、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上升(P<0.05);与DN组比较,F组和L组上述指标除BS外均明显降低(P<0.05),且F组和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下,肾组织病理学观察N组无明显异常,DN组可见明显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增宽,基底膜增厚;F组、L组较DN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P<0.05),且F组和L组之间病理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电镜下,DN组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宽,足突排列紊乱,足突增宽、融合,F组、L组较DN组上述病变有所减轻(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N组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较N组下降60.1%(P<0.05),F组和L组可明显恢复肾组织Nephrin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 FK506可能部分通过恢复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蛋白表达、维护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而发挥减少尿蛋白、延缓DN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运用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诱导GK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的建立,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8周龄GK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共8周.于第0、4、8周观察24 h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水平;于第0、8周观察空腹血糖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一氧化氮水平;实验结束时取双肾称重并计算肾肥大指数,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肾组织钠钾ATP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模型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一氧化氮、肾肥大指数水平和肾组织钠钾ATP酶活性显著提高,模型组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基质增生,基底膜增厚明显.结论 运用高热量高蛋白饮食诱导GK大鼠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血糖血脂的上升是糖尿病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钠钾ATP酶活性增强进一步损伤肾小管功能,一氧化氮升高促使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也是加速GK大鼠肾病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动态观察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恒河猴动物模型早期肾脏指标的变化。方法健康恒河猴5只,小剂量(30 mg/kg)多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血糖稳定大于7.0 mmol/L后每个月采集肾脏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和尿常规。连续观察13个月。结果 5只动物的平均血糖在10w左右达到稳定,造模3个月后血糖值达到8.31±2.31 mmol/L,此后持续平稳上升。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持续上升,分别在给药10个月、9个月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白球蛋白比值下降,在给药11个月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糖化血清蛋白(GSP)6个月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9个月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糖与TP、GLOB、UREA、CR、Mg2+、GSP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与A/G呈高度负相关关系。结论发现了与人类早期糖尿病肾病相似的血清学、尿液变化,可作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药效学等研究的可靠模型。  相似文献   
99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化而来的一系列慢性疾病,常见的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目前直接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药物很少,为了研发出治疗这些病的药物,各国的科研人员正在做不懈的努力。将对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三大慢性并发症的药物研发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致病因素,已受到国际上的高度重视,有关AA肾毒性机制的研究目前已成为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马兜铃酸I(AAI)是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成分,氧化和还原是AAI体内快速清除必不可少的代谢过程。参与AAI氧化还原的代谢酶及此代谢过程在AAN中的作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对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AI肾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慢性炎症性疾病.肥大细胞是多功能的免疫细胞,具有以多种方式参与DN发生发展的潜在能力.但目前尚未见有较全面的对肥大细胞与DN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报道.文中研究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活化水平的变化,及探讨肥大细胞与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可能病理作用.方法 选取DN病例80例,其中早期19例、中期32例,晚期29例.同时选取正常供肾16例作为正常对照.以类胰蛋白酶作为肥大细胞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肥大细胞的数量.以CD3、CD20、CD68分别作为肾组织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标记分子,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析肾穿刺组织标本中上述炎症细胞数量.根据肥大细胞周围的甲苯胺蓝异染颗粒及细胞内颗粒减少情况分析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据以分析肾织织肥大细胞的活化水平.以此为基础分析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与DN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在正常对照和DN患者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肾小管间质,肾小球中极少发现肥大细胞.DN患者的肾组织中,还可见肥大细胞侵入肾小管壁.②正常对照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很少.在DN的肾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随着病情发展而显著增加.③与正常对照相比,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的比例显著增高,且表现为随DN进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④相关性分析显示,DN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数量与肾功能损伤指标、小管间质损伤指标和炎症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肥大细胞参与DN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主要通过脱颗粒作用,释放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肥大细胞在DN的肾小管间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可望成为DN防治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青刺果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fos及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及青刺果黄酮治疗组(C组),采用腹腔单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1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青刺果黄酮300mg·kg^-1·d^-1腹腔注射。分别于第2周和4周末各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处死,取肾脏称重;取第4周5只大鼠部分右肾皮质,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青刺果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foszaBNA、c-jun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肾脏指数显著增加,治疗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fosmRNA、c-jun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青刺果黄酮可显著抑制上述指标的表达。结论青刺果黄酮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fos及c-jun基因表达上调而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王海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08-140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糖、24h蛋白尿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SOD、GS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同型半胱氨酸和MDA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患者SOD、GSH低于≤15μmol/L组,而MDA明显高于≤15μmol/L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监测,利于观察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