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1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130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599篇
预防医学   286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o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2566人采用四氮唑蓝定性法初筛、G6PD/6PGD比值法验证,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突变型。结果 检出G6PD缺乏症175例,其中苗族检出G1388A突变7例、G1376T突变1例、A95G突变6例、C1024T突变8例;水族检出G1388A突变12例、G1376T突变24例、A95G突变9例、C1024T突变2例;瑶族检出G1388A突变15例、G1376T突变7例。结论 贵州省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中都存在G1388A、G1376T这两种中国人常见G6PD突变型。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苗族育龄女性软产道产伤性损伤的民族间差异。方法选取年龄在19~40岁、经产道分娩、产程正常、新生儿体重在2500~4000g范围内的苗族、土家族、汉族与其他民族产妇1008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比较软产道产伤性损伤率。结果苗族组产伤性损伤率低于土家族、汉族、及其他民族组,差异性显著(P<0.005)。苗族新生儿体重分别与土家族、汉族与其他民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F=1.71,P>0.10)。结论提示在预防软产道产伤性损伤时除考虑常见原因外,要关注不同民族产妇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检测中国汉族人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基因调控区和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寻找hsp60基因的遗传标记.方法 采用分片段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60名汉族人hsp60基因的5'侧翼区、部分编码区和内含子区,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及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HapMap)中日本人、欧洲人及非洲人的序列进行对比,确定中国汉族人群hsp60基因SNPs的位置、类型和频率.结果 在hsp60基因2号外显子区发现1个新的同义SNP,位于2号染色体198189061位,最小等位基因频率(the 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为0.025.检测区域内包含11个已报道的SNPs,7个未在研究人群中检出;4个被检出的SNPs为rs1116734、rs3749095、rs1050347、rs8539,MAF分别为0.51、0.30、0.29、0.49;rs1116734、rs1050347、rs8539在日本人和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相似;rs3749095在中国汉族人中较常见,在日本人种中未检出;rs8539在欧洲及非洲人中的分布与在中国人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hsp60的SNPs分布有别于其他人种,rs1116734、rs3749095、rs1050347、rs8539是hsp60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较常见的SNPs,可为Hsp60蛋白功能研究及hsp60基因与疾病关联研究候选SNPs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136例维吾尔族和158例汉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颈动脉B超检查,记录临床资料,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8.2%,51.8%,维吾尔族患者高于汉族(P<0.05)。维吾尔族患者BMI、LDL-C和病程分别为(28.67±3.02)kg/m2(、3.29±0.53)mmol/L(、5.42±0.58)a,BMI、LDL-C高于汉族患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明显短于汉族患者(P<0.05)。结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并有早发倾向,这可能与维吾尔族患者的BMI和LDL-C水平高于汉族患者有关。  相似文献   
45.
潘清泉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60-762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该人群心理健康的对策。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88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师进行检测,并与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强迫症状(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随教师的人口学特征及教育背景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哈萨克族与汉族女性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与血压关系的对比,分析是否存在种族差异。方法:抽取哈、汉民族女性共122人,哈、汉民族皆分为健康人群组及高血压人群组,比较各民族相应人群的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分析各民族之间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高血压人群组,哈族女性胰岛素抵抗指数(5.3±2.0)显著高于汉族女性(4.3±1.9);在健康人群组,哈族女性胰岛素抵抗指数(4.6±1.3)显著高于汉族女性(3.5±1.2);汉族女性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压显著正相关(r=0.273,P=0.034),瘦素水平与血压显著正相关(r=0.310,P=0.015);哈族女性瘦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压不相关。结论:哈族女性胰岛素抵抗显著高于汉族女性,存在种族差异;汉族女性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瘦素水平与血压显著正相关,而哈族女性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瘦素水平与血压不相关,存在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族成人体部的线性特征,丰富我国少数民族体质数据.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方法,测量134名20~75岁的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族成人躯干、四肢部的23项线形指标,并计算5项体部指数分型值.结果:黑龙江省三家子村满族成人体部线性测量指标中,除了内踝下高外,其他指标男女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以宽肩型、长躯干型、中骨盆型为主,女性以宽肩型、长躯干型、窄骨盆型为主,男性身高以中等型和高型为主,女性身高以矮型为主.黑龙江省满族成人与吉林省满族成人相比,黑龙江省满族成人较高;与辽宁汉族成人相比,两者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黑龙江省满族成人体质具有肩宽、躯干长、骨盆偏窄的特点,身高与辽宁省汉族成人相近.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湘黔渝边区女性苗族女性身高、体质量、体表面积值,为建立苗族女性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测量该区汉族、苗族女性的身高、体质量值,并利用Stevenson公式计算女性的体表面积。结果:苗族女性身高随着年龄增高而逐渐降低、体质量随着年龄增高而逐渐增加;30~40岁之间苗族体表面积高于汉族,其他年龄段苗族体表面积值均低于汉族。结论:湘黔渝边区苗族女性体表面积整体发育水平低于汉族女性。因此,需建立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9.
目的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共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科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10例和同期住院无骨质疏松症对照者85例,通过两组患者各因素的比较,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武汉市汉族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195例样本的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088,95%CI 1.033~1.147),高体重指数BMI(OR1.319,95%CI 1.170~1.486),动脉收缩压升高(OR1.055,95%CI 1.022~1.089)、空腹血糖增高(OR1.208,95%CI 1.001~1.458)、klotho基因G395A AA基因型(OR2.969,95%CI 1.092~8.068)为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揭示年龄、高体重指数、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klotho基因可能在武汉地区汉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中klotho基因G395A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武汉市汉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致病基因。上述因素对决定武汉地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调查贵州省江口土家族男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基因频率。方法 2002年10-11月随机选取227名江口当地土家族男性居民,采用四氮唑蓝(NBT)纸片定性法初筛G6PD缺陷症。G6PD/6PGD比值法定量确诊。结果 对贵州省江口县227名土家族男性进行筛查,共检出17例G6PD缺陷阳性。其基因频率为0.0749。结论 通过对贵州土家族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的调查和分析,初步了解了贵州省土家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预防该疾病、指导临床、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及研究该民族起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