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79篇
  免费   1973篇
  国内免费   1065篇
耳鼻咽喉   239篇
儿科学   126篇
妇产科学   469篇
基础医学   808篇
口腔科学   170篇
临床医学   2085篇
内科学   1466篇
皮肤病学   234篇
神经病学   532篇
特种医学   5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576篇
综合类   461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933篇
眼科学   799篇
药学   7779篇
  27篇
中国医学   3819篇
肿瘤学   59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400篇
  2021年   733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579篇
  2018年   790篇
  2017年   867篇
  2016年   984篇
  2015年   888篇
  2014年   2009篇
  2013年   1857篇
  2012年   2081篇
  2011年   2164篇
  2010年   1622篇
  2009年   1337篇
  2008年   1224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166篇
  2005年   1020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656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7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及醒脑静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严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醒脑静+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各25例.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1、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并与20名体检者健康(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和IL-6[对照组:治疗前(77±7)ng/L、(34±10)μmol/L、(2.6±0.1)ng/L、(31.3±3.2)ng/L,治疗后(68±6)ng/L、(48±10)μmol/L、(2.2±0.2)ng/L、(26.3±3.1)ng/L;观察组:治疗前(78±7)ng/L、(35±11)μmol/L、(2.6±0.2)ng/ml、(32.4±3.1)ng/L,治疗后(62±7)ng/L、(57±9)μmol/L、(2.0±0.3)ng/ml、(22.6±3.2)ng/L]与正常组[(55±9)ng/L、(57±14)μmol/L、(2.0±0.4)ng/ml、(16.6±2.8)n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TNF-α、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TNF-α及IL-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一氧化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中内皮素1、TNF-α和IL-6明显升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醒脑静治疗后可降低内皮素1、TNF-α和IL-6,提高一氧化氮水平,具有改善急性酒精中毒病理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杨洁 《中国医药》2014,(12):1746-1748
目的 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临床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2组均应用阿奇霉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予以喜炎平注射液0.2 ml/(kg·d)静脉滴注,共5d,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不良反应,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退热时间(2.0±1.1)d、咳嗽消失时间(3.1±1.0)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6±3)d、住院时间(11±3)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退热时间(3.0±2.0)d、咳嗽消失时间(5.6±3.0)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4)d、住院时间(15 ±4)d,观察组总有效率95.2%(60/63)明显高于对照组76.2% (48/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6/63),明显低于对照组23.8%(15/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较快改善病情,提高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病(UAP)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变化:①心绞痛发作次数;②硝酸甘油消耗量;③心电图的ST—T改变情况。结果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1.7%和5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冲洗量:400ml/膜)并结合中和法(每100ml培养基加入:0.1mol/L的硫酸锰溶液5ml)即可消除样品对各菌株的抗菌活性。结论建立的方法可行,可用于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DG)联合生脉注射液(s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50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1组为单用DG治疗组,2组为单用SM治疗组,3组为DG联合SM治疗组,分别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黄疸指标总胆红素(TBIL),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组总有效率为92%,2组总有效率为86%,3组总有效率为94%。结论DG联合SM治疗组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单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本院注射用兰索拉唑在门急诊应用的合理性。方法从HIS系统中调出本院2013年7月-2013年9月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的电子处方,依据说明书,对注射用兰索拉唑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等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共调出处方64张,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41张,不合格率64.1%。结论本院门急诊注射用兰索拉唑存在严重不合理应用情况,医院应加强管理,以提高注射用兰索拉唑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研究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对试验组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进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中应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丹参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较常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疗效,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还可以有效降低临床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一般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基础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患者中医症候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变性改善明显。低切变率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较对照组和治疗前降低(P〈0.01),中医证候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症侯,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比较维生素D2注射液与维生素D3注射液在治疗健康女性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时对血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住成都市且年龄在40-55岁的健康女性94名,随机将其分为D2组和D3组各47例。D2组给予维生素D2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D3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每次7.5mg(30万U),每2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分别于治疗前、最后1次注射后2周采静脉血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血清钙、磷、镁,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及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结果治疗后,D2组和D3组血清25羟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D3组25羟D水平高于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2组血清磷、血清PT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钙、血清镁、血清BA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维生素D中毒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表现。结论维生素D针剂无论是D2还是D3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都是有效的,但在相同用法条件下D3比D2升高血清25羟D水平的幅度更大。维生素D注射剂30万U每2周1次共4次治疗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