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11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临床医学   505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484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573篇
  15篇
中国医学   19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62.
鼻息肉上皮的多种改变及其诊断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100例鼻息肉的石蜡切片(其中6例兼作冰冻切片)用HE和CK13免疫组化染色,以光镜观察息肉上皮结构及CK13表达。结果发现,鼻息肉上皮有9种,其中10例达5-6种;CK13在过渡性上皮的表达不规律;4例有鳞状细胞内翻乳头状瘤样改变。提示鼻息肉上皮由于反复变性坏死而再生、增生及化生,可引起上皮的多种变化;有可能是鼻息肉和乳头状瘤共存。因而临床对鼻息肉,特别是反复发作的鼻息肉,应行病理检查,以防将  相似文献   
63.
王锦文 《医学信息》2007,20(11):977-97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总结分析。结果在2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其中严重并发症有3例,占1.4%;轻微并发症有12例,占5.7%,这与患者的病变范围、前期手术史和术者的手术经验、技巧以及术后复查是分不开的。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较传统手术治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64.
王雪梅 《医学信息》2006,19(7):1239-1240
目的 探讨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6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48例,治愈36例(75.4%),好转10例(20.3%),无效2例(4.3%),总有效率95.7%。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例(2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1例(1铡)。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HE、甲苯胺兰染色对34例鼻息肉和30例正常中鼻甲粘膜进行研究;结果: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织(P<0.01);鼻息肉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织(P<0.01),肥大细胞数量在吸入性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鼻息肉中T淋巴细胞阳性细胞(CD43)和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CD20)、浆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织(P<0.01),鼻息肉中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息肉中存在活跃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共同参与鼻息肉的发病。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方法对鼻息肉组织76例和正常鼻腔粘膜组织32例进行定量测定,同时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定量计数。结果:(1)鼻息肉上皮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高于正常鼻腔粘膜(P<0.001),(2)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相关(P<0.05)。结论:上皮细胞增殖活跃在鼻息肉发病机理中占重要地位,而嗜酸性粒细胞的多少与其上皮细胞增殖相关,说明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发病过程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多发性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对多发性鼻息肉72例进行综合治疗即行鼻息肉摘除术+筛窦开放术+术后随诊治疗3个月。随访1-6年。结果:治愈51例,复发21例,治愈率为70.8%。结论:此方法能有效地降低鼻息肉的复发率,消除鼻窦炎的症状,如多脓涕、头痛等。疗效比常规单纯鼻息肉摘除持久。  相似文献   
68.
1995年 6月~ 1999年 12月作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法对30 7例患者进行治疗 ,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的 2 0 4例患者的术后处理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4例患者中 ,男 134例 ,女 70例 ;年龄 8~76岁 ,病程 2~ 30a。根据 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1] ,其中Ⅰ型 1期 15例 ,Ⅰ型 2期 32例 ,Ⅰ型 3期 8例 ;Ⅱ型 1期 2 9例 ,Ⅱ型 2期 38例 ,Ⅱ型 3期 34例 ;Ⅲ型 48例。1.2 术后处理方法 术后 1~ 2d抽出鼻腔内填塞的凡士林纱条并给予体积分数为 1%麻黄素滴鼻液与地塞米松针混合滴鼻 ,并给予生理盐水 5 0 0ml加地塞米松针 2 …  相似文献   
69.
0 引言 我科 1996 / 1998分别应用消痔灵与强的松龙混合液、消痔灵液、强的松龙液行鼻息肉内 ,鼻息肉蒂部注射治疗鼻息肉各 5 0例 ,并设对照组为鼻腔滴入及口服类固醇激素 5 0例 ,合计 2 0 0例 ,观察并对比其疗效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男 12 8例 ,女 72例 ,年龄 8~ 78(平均 38)岁 ,病程 32 a~ 45 (平均 4.5 ) a.其中在本次治疗前做过一次鼻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 2 7例 ,做过 2次或 2次以上手术的 12例 .主要症状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及嗅觉减退 .全部病例治疗前均行鼻窦 X线拍片 ,其中上颌窦炎 12 5例、筛窦炎 5 8例、蝶窦炎 2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影响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13例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术后系统换药、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激素、鼻腔冲洗因素。结果:经随访,治愈219例,好转53例,无效41例。结论:提高鼻窦内窥镜手术操作技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系统换药,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及激素,对提高术后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