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1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建立咽炎含片中次野鸢尾黄素的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所测咽炎含片中次野鸢尾黄素线性关系良好,其线性范围为2.088×10^-2~9.396×10^-2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2.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水平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PCI术前、术后8 h、16 h、3d、7 d及28 d的血清鸢尾素水平,并根据鸢尾素水平对患者进行分层评估PCI术后1年内MACE发生差异。结果:200例STEMI患者PCI介入前的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为(0. 47±0. 23) mg/L。血清鸢尾素水平在PCI术后8 h达到峰值(0. 59±0. 17) mg/L,P=0. 007,而在PCI术后3 d达到最低水平(0. 31±0. 10) mg/L,P<0. 001。STEMI患者的基线血清鸢尾素水平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0. 48 mg/L,根据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将STEMI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Q1组(50例,<0. 41 mg/L)、Q2组(50例,0. 42~0. 48 mg/L)、Q3组(50例,0. 49~0. 60 mg/L)和Q4组(50例,>0. 60 mg/L)。其中Q4组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和心力衰竭住院率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均P<0. 05);但再发心肌梗死率、脑卒中发生率、再次血运重建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总体上,Q4组患者的无MACE生存率显著低于其他组患者(P<0.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3~4级(HR=2. 348,95%CI:1. 240~5. 301,P=0. 021)和血清鸢尾素水平> 0. 60 mg/L(HR=3. 892,95%CI:1. 431~8. 762,P=0. 003)是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STEMI患者血清鸢尾素水平的升高与PCI术后MACE发生风险增加独立相关,血清鸢尾素水平可作为预测STEMI患者发生MACE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血小板因子4(PF4)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在膀胱癌中的诊断及预后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确诊并行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75例(疾病组),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72例(健康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情况及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对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水平与膀胱癌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疾病组患者的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在膀胱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63.25%、78.30%、84.96%)和特异度(88.52%、87.45%、91.02%)(均P<0.05)。75例膀胱癌患者中39例患者预后良好、36例患者预后不良。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转移、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血清鸢尾素、PF4、HIF-1α水平是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HIF-1α水平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子(P<0.05)。血清鸢尾素、PF4及HIF-1α在膀胱癌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灵敏度(70.12%、89.11%、86.52%)和特异度(78.96%、82.23%、91.07%)(均P<0.05)。结论 血清鸢尾素、HIF-1α、PF4水平在膀胱癌患者中上调,高水平的血清鸢尾素、HIF-1α及PF4与膀胱癌术后的预后不良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MHD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Irisin水平,观察患者24个月内AVF血栓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Irisin水平对AVF血栓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Irisin预测AVF血栓的灵敏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截断值(Cut-off)。结果 134例患者在24个月随访期间发生血栓37例,发生率为27.61%。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Iris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糖尿病、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血压和普通肝素抗凝(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Irisin是影响AVF血栓发生的风险因素(P0.05),其余影响血栓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透析低血压和普通肝素抗凝(P0.05)。Irisin预测血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97%和67.01%,AUC为0.759,截断值为302.7 ng/ml,95%CI为0.677~0.828。结论 Irisin水平降低是AVF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Irisin对AVF血栓预测具有中等诊断价值,对血清Irisin302.7 ng/ml的AVF患者应警惕其发生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鸢尾素(Irisi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水平与血管钙化(VC)及钙磷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治疗的MHD患者86例,纳入MHD组,同期选取健康志愿者8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钙、镁、磷、钙磷乘积、血清白蛋白(ALB)、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Irisin及BMP-7水平,采用腹部侧位X射线检查两组受试者VC情况。按照有无腹主动脉钙化发生将MHD患者分成钙化组44例和非钙化组42例。结果 MHD组患者血清中磷、钙磷乘积、iPTH、25-(OH)-VitD3、腹主动脉钙化评分(AACS)及腹主动脉钙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MHD组患者血清中镁、BMP-7、ALB及Iris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钙化组较非钙化组患者年龄更大,透析时间更长,血清中磷、钙磷乘积、iPTH水平更高(P?<0.05),但钙化组的血镁、Irisin及BMP-7水平低于非钙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PTH、钙磷乘积、Irisin及BMP-7水平是MHD患者发生VC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risin和BMP-7水平与年龄、透析时长、血清中磷、钙磷乘积、iPTH及AACS呈负相关(P?<0.05),与血镁呈正相关(P?<0.05)。结论 MHD患者中Irisin、BMP-7水平与VC、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呈负相关,Irisin、BMP-7升高可能是VC形成过程中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6.
《中国药房》2017,(21):2978-2980
目的:建立葛花配方颗粒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64 nm,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1μL。以鸢尾苷元为参照物,测定10批葛花配方颗粒的U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共有峰指认和相似度评价。结果:10批葛花配方颗粒的UPLC图谱有14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0。经验证,10批样品UPLC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研究所建UPLC指纹图谱可为葛花配方颗粒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寒湿阻络型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对血清和关节液中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l)及鸢尾素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共114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片,2片/次,3次/d;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培训,1次/周,2 h/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的基础上采用白芥子散加味穴位贴敷,每次留置3~5 h,1次/周。手法治疗,30 min/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和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和膝关节液SDF-l和鸢尾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WOMAC量表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关节液中SDF-l明显低于对照组,鸢尾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寒湿阻络型KOA的疗效确切,抑制血清和关节液中SDF-l水平及上调鸢尾素水平可能参与上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8.
王岩  张雨  王长江 《安徽医药》2016,37(5):525-528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空腹血清鸢尾素(Irisin)与胰岛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24~32周孕妇100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GDM组和正常对照组(NG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空腹血清Irisin水平,同时测定各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血脂及OGTT各点血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分析这些指标与血清Irisin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NGT组相比,GDM组空腹血清Irisin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清Irisin与HOMA-β及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与孕前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1小时血糖、2小时血糖、空腹C肽、HOMA-IR、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空腹血糖为空腹血清Irisin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DM妇女血清Irisin水平下降,与胰岛β细胞功能正相关,和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外周血鸢尾素(Irisin)、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5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正常人群12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Irisin、DHEAS表达以及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并分析外周血Irisin、DHEAS表达与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Irisin表达比对照组低(P<0.05);病例组外周血DHEAS表达比对照组高(P<0.05)。病例组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视觉学习、语言能力、工作能力、注意力、符号编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外周血Irisin、DHEAS和二者联合的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57、0.866、0.897;在最佳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Irisin为49.6%、100.0%,DHEAS为77.6%、88.8%,二者联...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鸢尾素(Irisin)水平与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48例GDM孕妇作为GDM组,另按同期、孕周匹配原则选择于我院产科行常规检查的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