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35篇
  免费   1061篇
  国内免费   80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440篇
基础医学   477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2601篇
内科学   804篇
皮肤病学   250篇
神经病学   320篇
特种医学   3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503篇
综合类   9697篇
预防医学   2339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7333篇
  55篇
中国医学   4300篇
肿瘤学   152篇
  2024年   164篇
  2023年   533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710篇
  2018年   342篇
  2017年   719篇
  2016年   728篇
  2015年   883篇
  2014年   1444篇
  2013年   1558篇
  2012年   1811篇
  2011年   1951篇
  2010年   1787篇
  2009年   1639篇
  2008年   1675篇
  2007年   1525篇
  2006年   1368篇
  2005年   1422篇
  2004年   1236篇
  2003年   1142篇
  2002年   961篇
  2001年   924篇
  2000年   783篇
  1999年   599篇
  1998年   499篇
  1997年   393篇
  1996年   310篇
  1995年   264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寇美银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76-1078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防治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鄢陵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46例。单药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联合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止血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48%)较单药组(78.26%)高,治疗60 min、1 d后联合组出血量较单药组少(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止血起效时间、住院时间较单药组短(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联合防治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起效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95.
豆晓蕾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773-1774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手术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手术组患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手术的基础上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月经量及月经周期正常情况、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值小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月经量少于治疗前,联合组月经量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月经周期正常率[89.13%(41/46)]高于手术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复发率[4.35%(2/46)]低于手术组[23.91%(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宫腔镜手术应用于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阴道出血量,降低子宫内膜厚度,减少月经量与复发,调整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996.
滕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2051-2052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对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NB-UVB照射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血清血管生成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DLQI评分、血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及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斑块型银屑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FTY720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对1-磷酸鞘氨醇(S1P)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研究的深入,FTY720作为S1P的结构类似物,其心血管效应也越来越受到关注。FTY720通过改善内皮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促细胞生存、抑制心肌纤维化等,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保护作用。该文就FTY720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特点及其机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制备25羟基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VD3)-聚乳酸微球,并探讨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增殖的影响,以期为研究牙槽骨缺损修复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以W/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25VD3-聚乳酸微球,检测微球的表面形貌、粒径分布、载药率、包封率及降解特性;与BMSC体外共培养,检测细胞形态、相对增殖率,以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25VD3-聚乳酸微球呈球形,粒径主要为35 ~ 55 μm,载药率为(3.4±0.3)%,包封率为(71.5±2.8)%,降解6周pH值降低了(0.24 ±0.02)、累积释放量为(82.2±5.3)%;1.5×10-3 g/L微球培养基中BMSC相对增殖率最高,为(113.8±2.1)%.结论 W/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25VD3-聚乳酸微球粒径均一、包封率较高、缓释效能良好,可有效促进BMSC增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片段抗原(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稀化醇(NSE)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晚期NSCLC患者55例,均予吉非替尼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12个月,检测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后,本组完全控制率(DSR)达74.55%;治疗2、4、6个月,血清CEA、CA125水平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均<0.05),而NSE、CYFRA21-1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8个月时,血清CEA、CA125水平较治疗6个月时增加(P均<0.05);CEA>5 ng/mL患者的DCR为80.95%,高于<5 ng/mL者的53.85%(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CEA、CA125水平明显降低,CYFRA21-1、NSE水平变化不明显;CEA检测有助于吉非替尼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慢性脑缺血(CCI)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素(SYN)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建立CCI模型。对照组大鼠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4 mg/kg,连续注射28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SYN和PSD-9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分子层SYN阳性产物数量和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层PSD-95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RT-PCR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海马SYN和PSD-95 mRNA含量较模型组增加。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促进大鼠海马SYN和PSD-95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