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5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4篇
中国医学   51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乌、川乌、雪上一枝蒿等毛莨科植物,常被用来治疗跌打损伤、腰背酸痛及关节风痛等疾病。民间常用泡酒内服或者直接冲黄酒内服。其主要剧毒成分乌头碱如在体内积蓄过多或不能及时排出,可引起中毒症状。乌头碱可直接损害心肌。引起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息者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休克等,进而发生阿-斯综合征,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心跳停止等。现将我院1981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3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2.
作者研究了白莲蒿Artemisia iwayomagi提取物(AIE)对肥大细胞介导的过敏模型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1)AIE对化合物48/80诱导的全身过敏反应的作用:小鼠ip化合物48/801h后,因休克导致的死亡率为100%;而在给以48/80前1h腹腔给予AIE(0.001~1g/kg),小鼠死亡率呈剂量相关地降低。2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中药蒿甲醚体外诱导胃腺癌SGC-790 l细胞株凋亡及其机制·方法用改良四甲基偶氮哗盐(简称改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和时间蒿甲醚对SGC-790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蒿甲醚对体外培养的胃腺癌SGC-790 l细胞诱导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蒿甲醚诱导胃腺癌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检测和TUNEL检测,分析蒿甲醚对SCC-790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早期凋亡的情况·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蒿甲醚对胃癌SGC-…  相似文献   
84.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非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Ⅱ),山柰素-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Ⅲ),异鼠李黄素-3-O-[β-D-半乳糖苷(1→6)]-β-D-葡萄糖(Ⅳ),咖啡酸(Ⅴ),原儿茶酸(Ⅵ),对羟基肉桂酸(Ⅶ),2-(3,4-二羟苯基)-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肉桂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5,7-二羟基色原酮(Ⅺ),胡萝卜苷(Ⅻ)。结论:除Ⅵ和Ⅻ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85.
青海省不同地区五脉绿绒蒿总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青海10个不同产地的五脉绿绒蒿样品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0262%~0.0788%,平均0.0502%,与分布海拔呈正相关,与分布纬度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86.
HPLC-ELSD法测定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翱翱  郑文欣  葛发欢 《中药材》2006,29(3):242-245
目的:首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青蒿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大量的青蒿样品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对青蒿药材中的青蒿素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迪马公司D iamon-sil C18(250×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 m l/m 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40℃,载气压力3.5 bar,放大系数(gain)为9;进样体积20μ。l结果:青蒿素在1~5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33%(RSD=1.97%)。结论:本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青蒿药材及青蒿素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青蒿药材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为青蒿药材的收购及栽培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天津地区黄花蒿中青蒿素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向娟  李士雨  何玉娟 《中草药》2006,37(3):449-450
黄花蒿又名青蒿,为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L.的干燥全草,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从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1]。目前,商用的青蒿素主要来自植物提取物。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他天然植物资源。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种,但青蒿素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的量都很低(不足0.1%),无生产价值,使得青蒿素的天然资源相对匮乏[2]。天津地区黄花蒿资源丰富,但至今仍未得到开发利用。本实验…  相似文献   
88.
香芝麻蒿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及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香芝麻蒿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方法:通过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分子蒸馏法提取和分离香芝麻蒿挥发油,并运用GC-MS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抑菌法,以苯甲酸为对照样品对挥发油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从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了35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对某些细菌的抑菌作用比苯甲酸强。结论:本方法具有稳定可靠、低温高效、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香芝麻蒿挥发油对常见的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9.
新疆一枝蒿提取物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疆一枝蒿提取物(ARE)对化学性肝损伤及免疫性肝炎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卡介苗(BCG)加脂多糖(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炎模型及四氯化碳和D-氢基半乳糖致小鼠、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ARE对免疫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ARE大剂量能明显降低免疫性肝炎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P<0.05),ARE各种剂量皆能降低四氯化碳致肝损伤小鼠和大鼠血清ALT(P<0.01),降低D-氨基半乳糖致肝损伤小鼠血清ALT(P<0.05)。结论:ARE具有明显的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及治疗免疫性肝炎的功能,但对免疫性肝炎无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0.
滨蒿不同采收期样品中3′-甲氧基蓟黄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滨蒿在秋季采集的样品进行3′-甲在蓟黄素含量测定,为提高药材质量,确定药材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固定相Zorbax SB-ODS,流动相甲醇-乙腈-0.5%醋酸水溶液(24:19:57),检测波长347nm,结果与结论:滨蒿在秋季生长时,3′-甲氧基蓟黄素的含量在开花初期(9月初)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