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本介绍厦门卫生检疫技术研究所在1998年开发的一种新型驱蚊露,供旅游在外出旅游时,对暴露皮肤涂抹,以防蚊虫等烦扰与叮咬。该产品选用世界会认良效的避蚊胺(Deet)为原料,经实验室检验与捡测,效果显,无不良反应,现场使用,深受欢迎,可以做为外出旅游的必需品,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夏天是蚊子肆虐的季节,也是驱蚊产品热销的时候。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驱蚊产品让人眼花缭乱,除了传统的蚊香、花露水外,驱蚊贴、驱蚊草也在热卖。那么,哪种驱蚊方式最有效、最环保呢?方法1:点蚊香吴先生夫妇租住的房子靠近一条排水沟,一到夏天蚊蝇滋生。吴先生说,他们一直都用盘式蚊香,  相似文献   
13.
北青 《家庭医药》2013,(10):61-61
花露水是不少家庭在炎炎夏日时首选的驱蚊消暑"圣品",然而,网上流传着有关花露水的两个传言:花露水含酒精会"引火上身";花露水是"农药"。对此,上海家化曾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澄清:这些都是对花露水的误读,希望消费者不要被不实言论误导。网络上对驱蚊花露水是"农药"的解读,源于驱蚊花露水瓶身上印有的"农药正式  相似文献   
14.
避蚊胺对蜱驱避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避蚊胺对蜱的驱避效果 ,1999年 4~ 7月在江苏省句容、金坛丘陵山区进行了蜱的驱避试验及人工防护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避蚊胺原油 ,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提供 ,配制成 10 %酊剂。1.2 实验室观察 试者前臂上端和下端 (间隔 10cm) ,分别涂抹一圈宽 2cm的试验药物 ,两端之间 10cm处不涂药物 ,用布旗法将从草丛中捕捉的活蜱 (每次 5只 ) ,放在未涂药处 ,观察蜱在手臂上的爬行情况 ,每隔 1h观察 5min ;对照组涂抹酒精。1.3 现场试验 左腿涂抹药物为试验组 ,右腿不作任何处理为对照 ,每隔 1h在蜱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避蚊胺包合物霜剂的驱蚊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通过实验室驱蚊试验观察避蚊胺包合物霜剂对淡色库蚊的驱蚊效果。结果避蚊胺包合物霜剂的有效驱蚊时间达到14~15 h;13 h以内的有效驱蚊率为100%,15 h以后为83.51%。结论避蚊胺经过β-环糊精包合后具有明显缓释驱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体引诱物氨与驱避剂避蚊胺(DEET)之间存在的缔合作用,并研究该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Y型嗅觉仪分别测定氨、DEET、氨与DEET缔合物对白纹伊蚊的行为反应.结果 氨的浓度为10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明显的引诱作用,1000和100 mg/L时有微弱引诱作用;DEET的浓度为1000和0.1 mg/L时,对白纹伊蚊有微弱驱避作用,其他浓度作用不明显;浓度为1 mg/L的氨与浓度为1 mg/L的DEET等比例混合物,对白纹伊蚊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浓度为1000和0.1 mg/L的DEET与同等浓度的氨等比例缔合后,既无驱避效果,也无引诱效果.结论 氨与DEET存在缔合作用,且该缔合作用能增强白纹伊蚊的驱避行为反应.通过研究人体引诱物与驱避剂的缔合作用为驱避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避蚊胺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静  管斐  高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11):1235-1237
目的:制备避蚊胺乙基纤维素微球,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避蚊胺乙基纤维素微球.将乙基纤维素溶于二氯甲烷中,滴入避蚊胺,密闭超声溶解,作为分散相.配制1%聚乙烯醇水溶液作为连续相.1 000 r/min搅拌下将分散相缓缓加入连续相中,30 min后降低搅速至600 r/min继续搅拌直至二氯甲烷挥干.离心,蒸馏水洗,冷冻干燥12 h即得,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外观,光学显微镜下计数500个微球考察粒径分布,HPLC法(Diamonsil ODS柱1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 ml/min),建立标准回归方程测定载药量和药物包封率.结果:所得微球为乳白色微粒,外观圆整,粒径90%分布在30~70 μm范围内,平均算术径(ar )及平均球径(v )分别为49.6 μm和51.2 μm,微球载药量为18.7%,包封率可达56.1%(n=6).结论:该成球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以避蚊胺为有效成分的4种驱避剂型实验室和现场的有效驱避时间,寻找有效驱避剂配方。方法参照GB/T17322.10—1998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驱避剂试验方法和现场试验方法。结果在实验室试验中,以白纹伊蚊为试验蚊虫,当使用浓度为15%的避蚊胺液剂时,有效保护时间为7h,当使用浓度为15%的避蚊胺气雾剂时,有效保护时间为6h;在东南沿海某海训部队现场使用时,15%液体避蚊胺驱蚊最长保护时间为102min,平均91min;其他3种剂型平均保护时间仅为34~45min。结论避蚊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蚊虫驱避剂,一般使用浓度为10%-1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种长效涂抹驱蚊剂的驱蚊效果。方法将标准驱避剂避蚊胺与伊默宁、高分子聚合物缓释剂相结合,研制成一种长效液相驱避剂,与市售驱蚊花露水进行现场驱蚊效果比较。结果人体按1.5μl/cm^2或1.5mg/cm^2处理,复配制剂对白纹伊蚊的平均有效驱避时间达9—11h,使用10h后的有效保护率为92.3%,优于其他2种驱避剂,现场驱蚊效果达8h以上。结论长效涂抹驱避剂使用方便,无油腻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5种避蚊胺缓释制剂实验室驱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验观察5种避蚊胺缓释制剂的驱蚊效果。方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PVP、PVPP,制备PVPP-Ⅰ、PVPP-Ⅱ、PVPP-Ⅲ、PVP-Ⅰ、PVP-Ⅱ5种避蚊胺缓释制剂,在实验室对淡色库蚊进行驱避效果试验,并与避蚊胺普通制剂Ⅰ(凝胶剂)、Ⅱ(凝胶乳剂)、Ⅲ(霜剂)及2种市售驱避剂(六神驱蚊花露水、隆力奇驱蚊花露水)的驱避效果进行比较。结果SD大鼠腹部脱毛,按1.5 mg/cm2或1.5μl/cm2处理。5种避蚊胺缓释制剂的有效保护时间达10-13 h,使用11 h后的有效保护率依次为82.43%、97.09%、100%、92.32%和100%,明显优于3种避蚊胺普通制剂和2种市售驱避剂(有效保护时间4-8 h,使用11 h后的有效保护率依次为23.08%、45.62%、34.55%、43.96%和50.87%)。结论利用高分子聚合物研制成的避蚊胺缓释制剂缓释驱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