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9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27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907篇
预防医学   739篇
药学   1418篇
中国医学   145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柴胡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从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饱和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气化产物总量的96.2%。结论:本研究为柴胡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2.
分子蒸馏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蒸馏技术是近年来应用渐多的一种新的分离纯化技术,在食品和化工行业应用较多,中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应用报道不多,我们将这项技术用于新药有效部位研究中,成功地富集了多种超临界萃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四物汤及单药材超临界萃取物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四物汤及单药材超临界萃取物中的藁苯内酯的含量,探讨四物汤的配伍机理,并进行稳定性研究。方法:用TLC法鉴别藁本内酯,用GC法测定藁苯内酯含量。结果:四物汤及单药材中超临界油收率及藁苯内酯的含量均具有较大的差别,藁苯内酯的稳定性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和放置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20℃及4℃时,超临界油中藁苯内酯的稳定性较差,在-10℃放置时稳定性较好。结论:四物汤中的超临界油收率及藁苯内酯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单药材,放置条件应低温避光,且应短期内放置使用。  相似文献   
74.
超临界CO2萃取薏苡仁油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薏苡仁中的薏苡仁油,优化工艺条件。方法利用1L与600L的超临界萃取装置,考察原料水份、压力、时间与温度等参数对薏苡仁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优化得到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油的工艺参数。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用于薏苡仁油的提取,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测定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浓度的RP-HPLC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三乙胺(30∶70∶0.2),磷酸调pH到4.0;检测波长234nm;内标为柔红霉素;甲醇沉淀蛋白,固相萃取富集。结果在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和内标保留时间合适,分离效果良好;在0.1~1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各组织中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70%和3.39%,低、中、高浓度,各组织回收率接近100%,提取率、定量限和检测限均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RP-HPLC法测定兔眼各组织中多柔比星的含量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6.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中药出现的提取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和酶法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工艺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单次ig麦冬皂苷肠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以期提供最为直接的制剂质量评价。方法建立HPLC-M S分析方法,以固相萃取技术(SPE)进行血样处理,测定单次ig麦冬皂苷肠溶微球(被测制剂)及混悬剂(参比制剂)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薯蓣皂苷元的质量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Cm ax为(637.81±17.23)ng/mL,tm ax为(4.0±0.0)h,AUC0-72为7 840.01±412.03。结论麦冬皂苷肠溶微球与普通混悬剂在ig单次给药后,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性质颇为相似,其药动学参数数据也较为一致,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1.10±3.44)%。  相似文献   
78.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志慧  陈俊英  张景伟  刘国际 《中草药》2005,36(8):1159-1162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方法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类型及用量对熊果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山茱萸中熊果酸的适宜条件,并将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超临界萃取最优条件:萃取压力35.0M Pa,萃取温度318K,选择无水乙醇为夹带剂,夹带剂体积分数为4%,萃取时间3 h,CO2流量为8 kg/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熊果酸比传统提取方法收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川芎的超临界CO2萃取-大孔树脂吸附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芎含有藁本内酯等挥发油、川芎嗪等生物碱、阿魏酸等酚类成分。由于药材中阿魏酸的热不稳定性,采用水蒸气蒸馏工艺提取挥发油,可导致阿魏酸在长时间加热提取过程中的损失;采用醇提工艺,不仅提取得膏率高,影响制剂载药量,而且在药材提取液回收乙醇过程中,可导致部分挥发油随溶剂蒸发,降低了挥发油保留率。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提取低极性、挥发性成分的同时,又不破坏药渣中的热不稳定性成分。对川芎药材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后,萃取药渣中仍有大量阿魏酸和高极性成分。因此本实验以阿魏酸的保留率和川芎药材的HPLC图谱主峰为指标,考察超临界C…  相似文献   
80.
无花果残渣中抗肿瘤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和抑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斌  马海乐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43-1447
目的:研究无花果残渣中抗肿瘤功效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萃取物的体内外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萃取物质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残渣中抗肿瘤功效成分的最佳萃取条件;采用MTT法研究萃取物质对U937细胞、95D细胞和AGS细胞3株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以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为对象,研究萃取物对体内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超临界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100目,萃取压强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6h,气体流量12L.h-1,萃取得率为25.3g.kg-1,得到的萃取物在体外对U937细胞、95D细胞和AGS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70.125,127.957,116.000μg.mL-1。萃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eps在25mg.kg-1的剂量时抑瘤率为49.3%。结论:本萃取工艺合理、稳定。可以为无花果残渣和无花果中抗肿瘤功效成分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