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59篇
  免费   1539篇
  国内免费   849篇
耳鼻咽喉   165篇
儿科学   171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86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039篇
内科学   123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7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202篇
综合类   8013篇
预防医学   1250篇
眼科学   15591篇
药学   2529篇
  41篇
中国医学   3195篇
肿瘤学   159篇
  2024年   227篇
  2023年   946篇
  2022年   760篇
  2021年   879篇
  2020年   850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519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870篇
  2015年   906篇
  2014年   1481篇
  2013年   1394篇
  2012年   1888篇
  2011年   2010篇
  2010年   2067篇
  2009年   1976篇
  2008年   2046篇
  2007年   1910篇
  2006年   1941篇
  2005年   1898篇
  2004年   1666篇
  2003年   1390篇
  2002年   1164篇
  2001年   1135篇
  2000年   916篇
  1999年   777篇
  1998年   711篇
  1997年   620篇
  1996年   557篇
  1995年   505篇
  1994年   404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326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显效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结论复方樟柳碱可减轻和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血管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5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或低体重出生婴儿视网膜上的眼底血管增殖性病变。患病率在早产儿中为15%~30%。怀孕期越短、出生体重越轻,患病率就越高。患儿常常双眼发病,男女无差别。近年来该病在临床上逐渐增多,但是不少患儿都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这些孩子可能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因此眼科医生、儿科医生、家长要密切配合,及早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3.
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及脑出血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高压氧、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予以密切观察病情、药物护理、高压氧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提出该病虽然少见且后果严重,但及时采取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4.
55.
人胎视网膜发生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光镜下观察40例人胎视网膜的发生,在电镜下观察15例人胎视网膜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的发育。结果表明:胚胎第9周时神经上皮可分内、外成神经细胞层。第10周时内、外成神经细胞层之间的Chievitz带消失;第11周时节细胞从内成神经细胞层内迁;第13周节细胞与内成神经细胞之间出现内网层;第16周始双极细胞从外成神经细胞层中内迁形成外网层和内核层。第20周后视网膜各层形成。而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的超微结构于胎儿8个月后才发育完善。其结构与成人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occlusion,CRVO)是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之一,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全身性疾患关系密切,由于它的致盲性,将会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及膳食结构改变等因素,本病发病率仍将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对其展开研究以期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本病的病因学说、检查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又有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如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水平等,本文将从以下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睫状视网膜动脉是灌注黄斑区血流的动脉,可走行于黄斑区上方或下方,供应黄斑区及其附近视网膜内层的小部分区域。当供给黄斑及其附近视网膜的睫状视网膜动脉因各种原因而发生阻塞,称为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cili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临床上少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视网膜血管疾病联合发病,临床分为3型:Ⅰ型,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Ⅱ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Ⅲ型,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各有其特点。笔者对我院从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单独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病例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和营清热降糖法为主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燥热证和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分别以和营清热、活血降糖及和营活血、利水降糖法治疗,治疗时间平均(5±1.2)月。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81.58%和73.33%,阴虚燥热证疗效优于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结论中医和营降糖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9.
6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