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59篇
  免费   5038篇
  国内免费   4023篇
耳鼻咽喉   838篇
儿科学   611篇
妇产科学   534篇
基础医学   3123篇
口腔科学   877篇
临床医学   16145篇
内科学   10942篇
皮肤病学   463篇
神经病学   1027篇
特种医学   38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4篇
外科学   18608篇
综合类   40381篇
预防医学   6318篇
眼科学   2066篇
药学   14903篇
  165篇
中国医学   13336篇
肿瘤学   8090篇
  2024年   566篇
  2023年   2242篇
  2022年   1928篇
  2021年   2493篇
  2020年   2525篇
  2019年   2671篇
  2018年   1284篇
  2017年   2343篇
  2016年   2747篇
  2015年   3226篇
  2014年   6221篇
  2013年   6167篇
  2012年   7780篇
  2011年   7937篇
  2010年   7654篇
  2009年   7538篇
  2008年   8554篇
  2007年   8022篇
  2006年   7607篇
  2005年   7614篇
  2004年   5609篇
  2003年   5181篇
  2002年   4746篇
  2001年   4258篇
  2000年   3700篇
  1999年   3212篇
  1998年   3221篇
  1997年   3026篇
  1996年   2539篇
  1995年   2318篇
  1994年   1996篇
  1993年   1428篇
  1992年   1170篇
  1991年   966篇
  1990年   744篇
  1989年   693篇
  1988年   169篇
  1987年   130篇
  1986年   122篇
  1985年   81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研究的深入,大脑和食管感觉及胃排空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吗丁啉综合治疗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动素及胃排空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连续人院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各46例,HBO组在给予吗丁啉(每次10mg,每天3次,连用4周)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HBO采用多人氧舱,在舱内停留120min,压力为0.25MPa(2.5ATA),戴面罩吸人纯氧60min(30min各2次,中间休息10min吸人舱内空气),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5d(排除HBO治疗禁忌证)。对照组为单纯吗丁啉,每次10mg,每天3次,连用4周。45d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动素、空腹血糖、胃排空时间及症状的改善各项指标进行研究对比。结果HBO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6.8%,症状的改善、胃动素及胃排空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在服用吗丁啉的基础上应用HBO可降低胃动素、加速胃排空时间,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3.
一期瘘管切除治疗高位复杂性肛门直肠瘘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一期手术切除瘘管治疗高位复杂性直肠肛门瘘18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4.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一种较少见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本文报告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例GST的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4例,年龄43~70岁,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上腹部不适、胀痛、乏力和纳差9例,恶心呕吐5例,黑便3例,消瘦、便秘2例,胃手术史1例。病程1~6个月。查体腹部触及包块6例。1.2方法9例行B超检查,8例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6例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2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手术9例均行光…  相似文献   
8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十二指肠溃疡经用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强效抑酸药物治疗,8周之内可有90%以上的溃疡获得治愈。但在此后不作维持治疗的情况下,于1年之后会有60%-90%出现复发,因而目前普遍推行长期的抗溃疡治疗。现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除菌治疗可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一组经双盲多中心协作研究(497例)的除菌治疗成功后1年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1.4%和6.8%。Miwa(2004)最近报告一组4940例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的复发率更低,胃溃疡为2.3%/年,十二指肠溃疡为1.6%/年,并指出胃溃疡复发例中以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服用者、吸烟者和饮酒者为多,提示较之十二指肠溃疡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还有报道称对活动期(开放性)溃疡的治疗,采取联用Hp除菌的治疗方案可以提升溃疡治愈率,更有称单纯除菌治疗的胃溃疡治愈率与已往的抑酸药治疗效果无异,可见Hp除菌治疗的实用价值之大。  相似文献   
86.
腹腔镜胃间隔捆扎术 (laparoscopicverticalbandedgastroplasty ,LVBG)是一种刚刚在我国开展的减肥手术 ,它适用于重度单纯性肥胖症患者 ,手术在腹腔镜下利用切割吻合器在胃贲门下方间隔出一个 2 0~ 4 0ml的胃小囊 ,胃小囊与原胃有一个1.1cm直径的通道[1] ,术后胃容量减少至原来的1/9大小 ,进少量饮食就有饱胀感 ,饮食得到控制而达到减肥目的。手术成功的标准以维持体重减轻达超重部分的 5 0 %。对 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胃间隔捆扎术 ,均康复满意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87.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88.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听神经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科自1996年以来,收治直径〉3cm的大型、巨大型听神经瘤病人40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及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症的患儿行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随访患儿恢复情况。结果16例患儿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表现,无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出现。结论保留脾脏的脾大部切除加断流术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肝撞击伤后腹腔镜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及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 建立肝撞击伤动物模型,按从股动脉抽血量的不同(6、12ml/kg)以及CO2气腹压力的不同(5、10、15mmHg),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6组(Ⅰ~Ⅵ)。采用彩色微球法检测气腹前、气腹30分钟、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共4个时相点的胃血流量的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取胃黏膜作病理检查。结果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5mmHg,气腹2小时以及撤去气腹后30分钟的胃血流量较气腹前呈明显下降;当失血达6ml/kg、CO2气腹压力达10mmHg、在气腹30分钟以及气腹2小时时胃血流量呈显著下降(P〈0.05),当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正常。当失血量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在10mmHg时,虽然气腹30分钟,胃血流量无显著下降(P〉0.05),但6ml/kg组胃血流量在气腹2小时时则显著下降(P〈0.05),撤去气腹后胃血流量逐渐恢复。而当失血达6ml/kg和12ml/kg,CO2气腹压力达15mmHg时,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即显著下降(P〈0.05)。当失血量相同,在不同的CO2气腹压力下,胃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时均无显著差别(P〉0.05)。本组胃组织病理学显示,胃缺血后胃黏膜间质呈现明显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肝撞击伤后,在CO2气腹状态下胃血流量的变化受失血量、气腹压力以及气腹持续时间3因素的影响较大。胃血流量减少均导致各组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