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74篇
  免费   1015篇
  国内免费   514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02篇
妇产科学   178篇
基础医学   563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5877篇
内科学   6797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451篇
特种医学   4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779篇
综合类   10223篇
预防医学   4725篇
眼科学   147篇
药学   5551篇
  107篇
中国医学   2511篇
肿瘤学   96篇
  2024年   197篇
  2023年   887篇
  2022年   763篇
  2021年   1011篇
  2020年   1071篇
  2019年   971篇
  2018年   427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866篇
  2015年   1069篇
  2014年   2363篇
  2013年   2266篇
  2012年   2760篇
  2011年   2910篇
  2010年   2705篇
  2009年   2462篇
  2008年   2834篇
  2007年   2145篇
  2006年   1738篇
  2005年   1876篇
  2004年   1605篇
  2003年   1305篇
  2002年   775篇
  2001年   660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高血糖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3例高血糖脑梗死患者(高血糖组)发病后出现的意识状态及并发症的情况与180例同期住院非高血糖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从高血糖组中随机抽取的53例患者(高血糖1组)与从对照组中随机抽取的109例患者(对照1组)发病1个月后的转归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高血糖组发病后意识障碍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糖1组转归情况差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糖可使患者脑梗死的发生几率增加。对脑梗死患者,应严格检测血糖,及时筛选出糖尿病及非糖尿病高血糖患者,对此类患者应避免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可适当应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情况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的诊治情况分为三组:早治组(A组)48例,晚治组(B组)25例,未治组(C组)13例,对比分析三组母体的并发症、围生儿的患病率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GDM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三组相比,早治疗组比晚治疗组,母婴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其中早治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感染、巨大儿、手术产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晚治组与未治组。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早筛查、早诊治,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母婴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并评价其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5年就诊的40例PCOS患者(PCOS组)与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血清PEDF水平,并对两组有差异的指标与PED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两组的BMI、糖代谢、脂代谢及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基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BMI低于24 kg/m2的患者PEDF水平及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组BMI≥24 kg/m2的患者HOMA指数及PED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PEDF与hs-CRP(r=0.68,P0.05)、HOMA指数(r=0.32,P0.05)、BMI(r=0.29,P0.05)、腰臀比(r=0.31,P0.05)、舒张压(r=0.24,P0.05)、总胆固醇(r=0.33,P0.05)、甘油三酯(r=0.39,P0.05)及LDL-C(r=0.44,P0.05)正相关,而与HDL成负相关关系(r=-0.36,P0.05)。结论:PCOS患者中血清PEDF水平高于正常,特别是超重的PCOS患者血清PEDF显著升高,且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脂代谢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5.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急慢性病分治、分层级医疗的逐步实践,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选择在社区和家庭康复。但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用药知识匮乏,加之不良心理状况影响,用药不良事件频发。解决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问题涉及政策、制度、家庭等方面,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开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连续服务体系建设,使优质医疗资源走出医院围墙,延伸至社区居家,强化社会支持,多方携手,可有效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用药误区及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保障该群体用药安全、促进连续专业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测定各类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对于指导患者的日常膳食,改善健康,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GI知识已越来越多地贯穿于糖尿病饮食教育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GI这一概念提出了不同种类的食物有不同的“质量”的新理论。高GI食物进入人体后血糖升高,低GI食物对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慢,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GI知识教育可以较好的控制血糖和血脂,并可根据GI来选择食物,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等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身心健康,从而在糖尿病的饮食防治中起重要作用,旨在强调GI食物对于糖尿病人人群的意义及对于健康者的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分析血压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中的波动规律,比较汞柱式血压计和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波动规律的差异.方法 利用Y型三通技术,用汞柱式血压计与电子血压计(OMRON HEM-770A)同步测量85名受试者,以汞柱血压作为参考血压分析间隔1~2 min三次测量结果的波动规律,并与电子血压进行比较.结果 三次测量所得参考血压存在规律波动,第二次比第一次平均低3.5/1.8 mm Hg;第三次比第二次低1.8/0.8 mm Hg,后两次的血压波动趋于平稳.与第一次比较,第二次测量95%的个体收缩压波动在-16~9 mm Hg之内,舒张压在-12~8 mm Hg之内;与第二次比较,第三次测量95%的个体收缩压波动在-14~11 mm Hg之内,舒张压在-8~6 mm Hg之内.电子血压计各次读数间也存在相似波动或偏移.结论 人的血压可存在超过10 mm Hg的瞬时波动,电子血压计能较好的记录血压的瞬时变化,不能因两次测量读数不同而轻易怀疑血压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8.
刘辉 《临床荟萃》2011,26(11):979-980
替米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阻断剂,除降压作用外,因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or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剂的部分特性,影响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1]。近年,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受到重视[1]。本研究观察替米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前后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9.
糖化血红蛋白(GHb)作为糖尿病血糖监测的有效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GHb检测的标准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临床常用的检测GHb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GHb的特性1968年Ranbar证实了糖尿病(DM)患者的红细胞中存在有一种异常的血红蛋白,后来证实此种血红蛋白为GHb。人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从中医脏腑理论角度探讨昼夜眼压变化的规律.方法 收集可疑及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74只眼,于6时、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2时测量眼压,根据眼压波动结果将其分为<8 mmHg组和≥8 mmHg组(1 mmHg=0.133 kPa),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压波动<8 mmHg组和≥8 mmHg组的波动趋势不同,但眼压峰值均出现在6时,分别为(22.37±3.11) mmHg,(24.34±3.66) mmHg,与各组其余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正常眼压波动与异常眼压波动趋势不完全相同,峰值出现时间相同,而峰值高低不同.2.病理性眼压波动是多因素影响的,不能单纯地通过单一的脏腑来论治,而应该着重于肝,整体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