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牙刷消费情况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牙刷消费情况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100081)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刘雪楠张博学刷牙可机械地去除牙面的菌斑和软垢,按摩牙龈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是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由于其简单易行,具价格便宜因此刷牙成为最为群众接受和...  相似文献   
52.
固定正畸儿童的牙周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固定正畸对儿童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11~15岁错合畸形儿童,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查和龈下细菌的检测。结果: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儿童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龈探诊出血、探诊深度显著增高,龈下菌群发生变化,G^-杆菌比例显著增加,G^ 细菌比例下降。结论:接受固定矫治的儿童牙周组织的健康受到影响,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减少牙龈炎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3.
龈下菌斑中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与牙周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22例牙周健康者、31例慢性成人牙周炎、36例龈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的检出情况。发现随着牙周病损的加重龈下菌斑中的牙龈卟啉菌、中间型普氏菌检出率明显增加。推测这些细菌与牙周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4.
《广东牙病防治》2006,14(2):130-130
牙齿菌斑附着情况、牙周组织患病情况常用指数表示其严重程度。在应用某些指数作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时,为了方便检查同时又能反映被检查者牙齿或牙周疾病严重程度,可以不检查全部牙齿,而是选择每个区段中有代表性的牙齿进行检查,这些牙齿称为指数牙。对指数牙唇颊侧和舌腭侧各检查3个点,6点均值为该牙齿指数.6个代表牙指数均值为该受检者指数,据此可算出某特定人群的待测指数。这种指数均值可作为计量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55.
菌斑是一种寄居在牙齿表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环境 ,是细菌在牙齿表面上生存、代谢、致病的空间。菌斑内的致龋菌群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产酸 ,使得菌斑微生物持续生活在酸性环境中。龋活跃菌斑的pH值经常低至4.3,这种低 pH值对菌斑菌群产生巨大的生态压力。只有那些能够在低 pH值环境中生存代谢的细菌———也就是耐酸菌———在菌斑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较其它微生物有选择性的优势 ,并在致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固有耐酸性(constitutiveacidtolerance)之外 ,许多菌斑细菌还可通过发生耐酸反应…  相似文献   
56.
两种刷牙方法去除菌斑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刷牙作为人们保持口腔卫生的一种重要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刷牙对预防各种口腔疾病,尤其是对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选择刷牙方法,提高刷牙效果是值得重视的。有的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57.
对55例戴用五年后的覆盖义齿206只基牙,每只基牙做了菌斑指数、可龈指数、牙齿松动度、牙龈萎缩程度及龋沟深度的检查比较;牙周状况的调查。并分组对结果提示三组牙周组织变化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符合临床表现。表明覆盖义齿修复后基牙的牙周损害不是普遍的和必然的,与修复前的基牙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关系。菌斑及牙齦炎症的发病率较高,有待研究其对基牙牙周组织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58.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更将成为突出的保健问题.因此,对于牙周病的系统治疗是口腔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就牙周病的治疗设计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加以论述. 1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 牙周病治疗最终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在健康牙体组织的条件下,能行使良好功能的牙列.  相似文献   
59.
复制义齿     
本书作者从"义齿与习惯"的观点论述了义齿和口腔状况的关系,复制义齿的意义、用途、制作方法,以及复制义齿的保养和义齿上菌斑的控制等,并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结合大量精美图片,使口腔医师和医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复制义齿在口腔治疗中的应用。本书实用性、指导性强,适合口腔医师、技师和医学生阅读。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联系人:王兰。  相似文献   
60.
目的:运用DGGE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和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其菌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4名慢性牙周炎志愿者,分别采集龈下菌斑和唾液样本,采用PCR扩增细菌16Sr RNA V3区后,运用DGGE技术分析各组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数字化软件Im age J将DGGE凝胶图谱转成数字信息,对所得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 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聚类分析(C luster Analysis)和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结果:DGGE图谱显示:龈下菌斑DGGE条带数目为11~28,,平均19;唾液DGGE条带数目为11~24,平均17;PCA结果显示:龈下菌斑与唾液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龈下菌斑、唾液形成5个明显聚类群,在同一聚类群中相似度高,在不同聚类群中相似度低,表示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之间有显著差异;PLS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菌群有显著差异。结论:DGGE是一种能直观显示微生物群落的指纹技术。通过该技术能检测牙周、唾液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本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与唾液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