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29篇
  免费   2163篇
  国内免费   89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9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928篇
内科学   599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7856篇
特种医学   13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77篇
综合类   19678篇
预防医学   328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1912篇
  162篇
中国医学   7385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390篇
  2023年   1457篇
  2022年   1333篇
  2021年   2009篇
  2020年   2056篇
  2019年   2437篇
  2018年   954篇
  2017年   2285篇
  2016年   2296篇
  2015年   2614篇
  2014年   4359篇
  2013年   4077篇
  2012年   4995篇
  2011年   5150篇
  2010年   4788篇
  2009年   4155篇
  2008年   3943篇
  2007年   3571篇
  2006年   2945篇
  2005年   2982篇
  2004年   2616篇
  2003年   2345篇
  2002年   1915篇
  2001年   1608篇
  2000年   837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降血脂等常规对症治疗,11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静脉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1.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11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11d及90 d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作为急性脑梗死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51例(92.73%),对照组为43例(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02±3.63)分,对照组为(12.44±4.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7例为观察组,87例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人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miR-34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miR-34b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25)与(1.32±0.34),P<0.01],CXCL1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47±3.26)与(7.37±1.06),P<0.01]。血清中miR-34b表达下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0,95%置信区间(CI):0.9772~0.9988。血清中CXCL12表达上调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预测价值,CXCL12的预测价值要优于miR-34b。miR-34b在不同梗死灶最大径和有无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和饮酒史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回归分析显示miR-34b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CXC...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是否能缩短社区居民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的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的就诊率,进而提高rt-PA静脉溶栓率。方法 2015年-2018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选取东方医院周边两个自然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对年龄≧65岁的户籍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对干预社区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早期救治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开展。并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比较发生卒中后院前延迟时间、时间窗内的就诊率、静脉溶栓治疗率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干预社区的高危人群中共有85人发生脑梗死,对照社区95人。干预社区有27人(31. 80%)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社区14人(14. 70%);干预社区院前延迟时间中位数150 min,对照社区为285 min,差异显著。干预社区在4. 5 d内就诊人数为54人(63. 53%),9人(18%)拒绝溶栓治疗;对照社区45人(47. 36)在4. 5 h内就诊,16人(37. 2%)拒绝溶栓,差异显著。两社区脑梗死人群的就诊方式、入院交通工具的选择、就诊时的NIHSS评分、溶栓禁忌证、DNT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开展脑卒中早期救治的社区健康教育可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提高时间窗内就诊人数,对提高脑梗死静脉溶栓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及时开通导致梗死的责任血管以恢复脑灌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机械取栓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血栓组织能够被获取并得到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机械取栓术获取的血栓的相关研究发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是造成取栓困难的重要组织学原因,影像学方法可以在术前评估血栓特征。这些发现提示临床工作者可以积极开发新型血栓取出装置用于处理难治性血栓,并有必要探索精确便捷的血栓特征影像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机械取栓疗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析丁苯酞胶囊联合强化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住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8例。其中研究组的128例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而对照组的128例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97%,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12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常规基础治疗的12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皆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切实改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治疗方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脑梗死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2周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4周后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FMA、NIHSS、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6周FMA、BI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对效果影响显著,对于脑梗死瘫痪患者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