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42篇
  免费   2176篇
  国内免费   894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9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051篇
内科学   6015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7878篇
特种医学   13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79篇
综合类   19710篇
预防医学   3322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1928篇
  172篇
中国医学   7435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99篇
  2023年   1627篇
  2022年   1416篇
  2021年   2070篇
  2020年   2058篇
  2019年   2438篇
  2018年   955篇
  2017年   2285篇
  2016年   2296篇
  2015年   2614篇
  2014年   4359篇
  2013年   4077篇
  2012年   4995篇
  2011年   5150篇
  2010年   4788篇
  2009年   4155篇
  2008年   3944篇
  2007年   3570篇
  2006年   2945篇
  2005年   2982篇
  2004年   2616篇
  2003年   2345篇
  2002年   1915篇
  2001年   1608篇
  2000年   837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予抗血小板、营养神经、降压、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压氧(每次30 min,每日2次)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联合高压氧治疗(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指标[Barthel指数(BI)]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6%(43/45)比80.0%(36/45),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4±0.8)分比(10.5±1.0)分],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3±5.8)分比(64.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2.30±0.50)g/L比(3.03±0.62)g/L,(1.26±0.25)mg/L比(1.88±0.3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睡眠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DF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情况,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3.
孙友霞 《海峡药学》2016,(9):159-161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以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44例以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研究组44例以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间治疗效果与凝血功能。结果用药后研究组PLT、PDW、MPV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得到好转,P<0.05,FBG水平相比对照组并无明显区别,P>0.05。用药后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0.91%相比于对照组68.18%改善提高,P<0.05。结论通过联合用药后,脑梗死患者PLT、PDW、MPV得到改善,疗效好转,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恢复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脑梗塞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肢体、语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语言功能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增强其满意度,且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化临床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2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16-518
目的研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FIB)值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分析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2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ASL及DSC-PWI检查。观察脑梗死患者的3D-ASL、DSC-PWI灌注后处理图像并进行评分(显示有高灌注记为+1,未见明显灌注异常记为0,低灌注记为-1),并比较分析ASL-CBF与PWI测量的CBF、CBV、MTT及Tmax之间的差异。结果 22例中ASL显示灌注异常者有19例(86.3%),PWI-CBF、PWI-CBV、PWI-MTT及PWI-Tmax异常者分别为14例(63.6%)、12例(54.5%)、14例(63.6%)和16例(72.7%)。Mc Nemar检验结果显示,ASL与PWI-CBF、PWI-CBV参数图在显示患者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8);除去在任意一种灌注图像上显示为高灌注的病例后,ASL-CBF与PWI各参量比较的P值分别为0.125、0.031、0.125、0.250,其中CBF、MTT及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性MRI灌注技术,ASL在临床应用中基本上能够较可靠地反映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低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CLI)与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9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CLI患者为观察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硬化分型及等级积分。结果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sd)、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颈动脉硬化积分均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sd(r=0.4832,P<0.001)和颈动脉硬化积分(r=0.4960,P<0.001)与脑梗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4h SBPsd、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