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17篇
  免费   3009篇
  国内免费   1326篇
耳鼻咽喉   58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1187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4405篇
内科学   3730篇
皮肤病学   116篇
神经病学   212篇
特种医学   8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4957篇
综合类   9541篇
预防医学   2045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3913篇
  59篇
中国医学   4141篇
肿瘤学   3813篇
  2024年   425篇
  2023年   1629篇
  2022年   1303篇
  2021年   1554篇
  2020年   1425篇
  2019年   1427篇
  2018年   775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1304篇
  2015年   1347篇
  2014年   2087篇
  2013年   1919篇
  2012年   2460篇
  2011年   2405篇
  2010年   2214篇
  2009年   2103篇
  2008年   2033篇
  2007年   1774篇
  2006年   1513篇
  2005年   1432篇
  2004年   1232篇
  2003年   1024篇
  2002年   878篇
  2001年   779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504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354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68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研究采用间断连结切片结合CK20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癌其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并探讨大肠癌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微转移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作为是否选择大肠癌根治术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稳定、高通量的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技术。方法10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取其新鲜癌组织及正常肠黏膜,DNA提取,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5个微卫星位点,应用GeneScan方法分析PCR产物。结果105例结直肠癌患者26例(24.7%)存在微卫星不稳定,其中MSI-H 14例(13.3%),MSI-L 12例(11.4%),MSS 79例(75.3%)。D5S346、BAT26、BAT25、D17S250、D2S123突变率分别为5.6%、8.6%、10.5%、8.6%、10.5%。结论应用荧光多重PCR可以高通量检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敏感性高,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SMAD4基因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突变,并探讨其对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对本院8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癌组织中SMAD4基因各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基因突变率与临床病理参数间采用,检验;应用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研究SMAD4基因所在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结果SMAD4基因在83例散发性结肠癌的患者中共有9例发生突变,平均突变率为10.8%。经Χ^2检验SMAD4基因突变率在肿瘤的Dukes分期及有无远处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发生部位及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率为62.71%,其中发生突变的9例均存在18q21区的杂合性缺失。结论SMAD4基因的突变可能介导了散发性结直肠癌后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4.
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及再分期有一定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作为一种功能代谢显像检查,能早期探测到肿瘤有无复发,准确鉴别术后瘢痕与复发,且能提供全面、准确的再分期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但仍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诊断。PET-CT融合显像有助于PET图像的正确解释,定位、定性准确度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5.
张宏  李国康 《中医研究》2005,18(1):38-39
乳房囊肿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内分泌紊乱而致乳腺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导管扩张引起囊肿;也可因乳腺小叶或导管上皮脱落细胞阻塞导管,乳液排出不畅而淤滞在导管内,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西医治疗乳房囊肿以抽取积液或手术治疗为主,但多发或反复复发的病人较难接受此法.我们临床中运用经验方乳核消结汤加减,并配合乳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6.
1977年Cabanas在阴茎癌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描述了1种识别引流淋巴结的技术,证明引流原发肿瘤的第1个淋巴结是最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被称为前哨淋巴结(sentinelymphode,SLN)。理论上,前哨淋巴结最早发生肿瘤转移,检测和评估前哨淋巴结对恶性肿瘤的外科处理具有指导意义。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对于没有转移证据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避免淋巴结完全被切除的并发症。对于识别出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则可能受益于治疗性的淋巴结清扫。在恶性黑素瘤、乳腺癌、妇科肿瘤及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已获得成功,使此理论和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7.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16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正全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9):1270-1270
阑尾切除术是普通外科最常见手术,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审美观的改变,患者对皮肤切口大小及外观提出更高要求.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行小切口(2~4 cm)行阑尾切除术167例,术后用医用胶粘合皮肤切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了解大肠癌中医常见证候分型及病机特点,为开展大肠癌证候学和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基础和思路.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有关大肠癌中医证候现代文献,建立大肠癌中医证候文献数据库,对大肠癌常见证型分布和辨证依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150篇,结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有35篇文献纳入研究范围,共计病例数2360例.通过规范化整理,将大肠癌中医证候整理为14个证型;出现频率较高的6个证型依次为:湿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瘀毒阻滞证、寒湿困脾证.结论 上述6个证型为大肠癌的常见让候;脾肾亏虚,外感或内生湿热瘀毒,蕴结大肠,日久成积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09.
<正>热力烧伤是指超过生理耐受能力的过高温度对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例如火焰、热液、蒸气、热物及热辐射等。从理论上讲,只要使皮肤的温度超过热阈值43℃,就可能对机体开始产生损伤,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烧伤越深。烧伤发生后,即使脱离了热源,在一段时间内热力仍可继续渗透,使创面加深。冷疗是置烧伤部位于相对低温的环境中,对创面进行淋洗、浸泡或冷敷,使烧伤局部因冷却而达到治疗目的。水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流  相似文献   
110.
结直肠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附11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为探讨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因素,笔者对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示,112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48%。Ducks A,B期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C,D期组,腺癌组生存期明显长于黏液腺癌组和未分化癌组;根治术组生存期长于未切除组及姑息手术组;化疗组生存期明显长于未化疗组。提示: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