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51篇
  免费   2104篇
  国内免费   925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744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6764篇
内科学   5107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16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4479篇
综合类   11250篇
预防医学   178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5296篇
  183篇
中国医学   2612篇
肿瘤学   294篇
  2024年   420篇
  2023年   1615篇
  2022年   1253篇
  2021年   1761篇
  2020年   1771篇
  2019年   1833篇
  2018年   720篇
  2017年   1365篇
  2016年   1435篇
  2015年   1518篇
  2014年   2457篇
  2013年   2427篇
  2012年   2888篇
  2011年   2945篇
  2010年   2567篇
  2009年   2406篇
  2008年   2306篇
  2007年   1739篇
  2006年   1499篇
  2005年   1212篇
  2004年   975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679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2):1068-107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下腰椎(L3~L5)骨折的特点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特点,通过测量本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标准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以及记录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PKP的疗效;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临近节段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中93.94%患者仅遭受轻微暴力或无明显暴力;50%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发生于接近胸腰段的L3椎体,68.18%骨折椎形态表现为双凹型;极少数患者(3.03%)经保守治疗后发生骨不连。平均随访27.21个月,术后3 d与术前相比,伤椎高度、腰椎前凸角、VAS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同时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3 d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骨水泥渗漏仅5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新发远隔椎体再骨折,1例临椎再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较好恢复腰椎前凸角。  相似文献   
992.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不断涌现,近年来经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一些经桡动脉途径PCI新技术和器械使用进展。1经桡动脉途径PCI导引导管的选择及应用选择理想的导引导管是经桡动脉途径PCI成功的关键,获得良好同轴性和支撑力是选择导引导管的首要条件。既往经股动脉途径PCI使用的导引导管应用于桡动脉途径时,支撑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研究证实,Judkins导引导管经桡动脉途径比经股动脉途径支撑力降低约60%,而长头(long-tip)导引导管(EBU、XB等)支撑力降低只有8%[1]。Ikari-L型导引导管特有的第1弯曲…  相似文献   
993.
宋蕾  高力  刘连凤  赵英姿 《山东医药》2008,48(28):116-116
2004年4月~2007年6月,我们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焦虑行为发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评价愉快因子刺激疗法对焦虑行为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在应用传统疗法、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代,压力反射敏感性的下降被认为是与心肌梗死病人慢性期心源性病死率呈强正相关的一个指标。Schmidt等认为心率振荡(HRT)可以反映压力反射敏感性及心脏活性。作者就心肌梗死急性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HRT的影响以及它们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观察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300例,随机分为阿昔单抗组、依替巴肽组及替罗非班组,每组100例。阿昔单抗组采用大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联合PCI治疗,依替巴肽组采用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依替巴肽联合PCI治疗,替罗非班组采用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比较3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心电图变化、心功能、血小板功能、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依替巴肽组、阿昔单抗组,发作频率低于依替巴肽组、阿昔单抗组,且依替巴肽组2项指标又低于阿昔单抗组(P均<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ST段抬高、ST段压低、缺血损伤导联数、血小板膜颗粒蛋白(GMP-140)、血小板P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聚焦率(PAR)、血清sCD40L、hs-CRP、MMP-2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依替巴肽组和阿昔单抗组,且依替巴肽组各项指标又低于阿昔单抗。治疗后替罗非班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替巴肽组和阿昔单抗组,且依替巴肽组高于阿昔单抗组(P均<0.05)。结论:小分子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联合PCI可显著改善ACS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996.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 (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MR)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二尖瓣球囊导管治疗MS伴中度MR患者 6 2例 ,其中二尖瓣膜明显增厚、钙化者 7例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心功能(NYHA分级 )等主要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结果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 [(0 83± 0 18)cm2 比 (1 86± 0 2 4 )cm2 ,P <0 0 1],左房平均压 [(32± 8)mmHg比 (13± 8)mmHg ,P <0 0 1,1mmHg=0 133kP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 [(18± 9)mmHg比 (5± 3)mmHg ,P <0 0 1]明显降低 ,心功能明显改善 [(2 81± 0 2 4 )级比 (1 4 6± 0 37)级 ,P <0 0 1],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显著改变 [(4 5± 4 )mm比 (4 6± 4 )mm ,P >0 0 5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及心功能等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终点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中度返流患者PBMV的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比较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与直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首次ST段抬高AMI(STelevationmyocarialinfarc-tion,STEMI)患者随机分为直接PCI组(直接PCI治疗)和联合PCI组(在尿激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直接PCI治疗)。PCI术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心电图检查,观察梗死相关血管(IRA)前向血流,测定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计算冠脉造影灌注积分(APS)和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评估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对两组患者介入术前IRA通畅率、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院前左心室功能进行比较。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前联合PCI组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68.8%比37.6%,P<0.05),其中完全再通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联合PCI组心肌再灌注率显著高于直接PCI组(71.9%比37.4%,P<0.01),其中完全心肌再灌注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9%比21.9%,P<0.05)。PCI术后两组IRA的TIMI血流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6%比87.5%,P>0.05),但比较TM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8%比75.0%,P<0.05),其中TMP3级有明显差异(65.6%比37.5%,P<0.05);联合PCI组APS10~12分(心肌完全再灌注)与直接PC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后出院前联合PCI组的LVEF值明显大于直接PCI组。联合PCI组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直接PCI组。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T段回落程度与APS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0.961,P<0.001),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严重出血及急性缺血事件发生。结论联合PCI术较直接PCI术可获得更好的IRA开通、心肌组织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明显改善。APS结合TIMI血流分级和TMPG可较好地完整评价心外膜血管和心肌灌注情况,并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治疗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方面各自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四科收治的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并分别采用ERCP与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方法的手术成功率、5 d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与PTCD相比,ERCP在治疗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较快[(94.9±11.58)μmol/L vs.(84.3±15.50)μmol/L,t=2.946,P=0.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3%vs.21.4%,χ2=4.469,P=0.035),但手术成功率(96.7%vs.92.9%,χ2=0.429,P=0.5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时,两种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9.5%vs.18.5%,χ2=0.767,P=0.381)虽无明显差异,但相比ERCP,在手术成功率(95.2%vs.70.4%,χ2=4.795,P=0.029)和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206.3±13.26)μmol/L vs.(186.8±20.59)μmol/L,t=-2.516,P=0.015]方面PTCD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对于良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不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除梗阻;而对于恶性肝外胆管梗阻性黄疸,由于PTCD手术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梗阻症状,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成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通过超声或X线定位经皮穿刺至肾脏扩张后建立操作通道,击碎并取出结石,目前已完全取代开放手术,成为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线选择方法,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甚至优于开放手术等优点,同时也是较大的复杂肾结石一线治疗方案,伴随着影像学的进步、碎石仪器的迅猛发展和腔内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结石的治疗观点有了新的拓展和认识,对这种手术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患者的需求,如何更加微创化,更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对患者的肾脏损伤最小成为目前泌尿外科工作人员研究的热点,现将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MS)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疗效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初步探讨PBMV在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9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平均年龄(46.3±9.2)岁]及27例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2.1±6.7)岁]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病例组术后4周采集患者外周静脉全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的变化。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4周二尖瓣口面积(MV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心房内径(LA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房内径(RAD)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比较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MPV、PDW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病例组PBMV术后MPV较术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MVA在术后明显增大,LVEDd、LAD术后明显回缩,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MPV与MVA成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相关系数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BMV可明显增大二尖瓣口面积,改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血流动力学指标;PBMV可降低MPV水平,对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