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60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64篇
妇产科学   49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978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56篇
综合类   1651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23篇
  6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6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提高对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常规X线检查摄正侧位胸片.体层摄影检查11例.CT检查采用PICKER-2000CT机,自肺尖至膈顶用层厚,层距均为10 mm连续扫描.CT增强检查8例.结果纵隔型肺癌的X线表现:癌肿阻塞较大支气管致肺叶不张紧贴于纵隔上,并包裹肺门肿块或纵隔肿块;隐匿性肺癌,X线平片仅可见纵隔增宽呈波浪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受累支气管的情况,肿块周围的情况.CT可较早显示肺内转移病灶,骨骼破坏等.亦可较早显示肺内转移病灶,骨骼破坏等.对肿大淋巴结的显示,亦较X线平片优越.结论对纵隔型肺癌,X线平片,体层摄影,CT相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2.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 5年 2月~ 1998年 12月 ,我们采用胸腺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清扫术治疗重症肌无力 32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本组 32例中男 12例 ,女 2 0例。年龄 16~ 5 2例。病程 3个月~ 6年。根据曾氏 [1 ] 临床病理分期标准 : 型 (轻型 ) 17例 ,占 5 3.13% ; 型 (中型 ) 6例 ,占 18.75 % ; 型 (重型 ) 6例 ,占 18.75 % ; 型 (潜在危象型 ) 2例 ,占 6 .2 4% ; 型 (危象型 ) 1例 ,占 3.12 %。 32例中 8例合并胸腺瘤 (占2 5 % ) ,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细胞型 3例 ;上皮细胞型 3例 ;混合型 2例。无胸腺瘤的 2 4例中 ,胸腺增生 16例 …  相似文献   
103.
198 5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院手术治疗纵隔肿瘤 5 1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中男 2 2例 ,女 2 9例。年龄 12岁~ 68岁 ,平均 .36 .2岁。胸腺瘤 13例 ,其中恶性胸腺瘤 1例 ,伴重症肌无力 11例 ,1例单纯胸腺瘤。神经源肿瘤 12例 ,其中神经鞘膜瘤 4例 ,神经纤维瘤 6例 ,神经节细胞瘤 1例 ,神经纤维肉瘤 1例。畸胎类肿瘤 16例 ,其中畸胎瘤 11例 ,皮样囊肿 5例。胸骨后甲状腺瘤 4例。恶性淋巴瘤 2例 ,脂肪肉瘤 1例 ,淋巴结增生 1例 ,心包囊肿 1例 ,血管外皮肉瘤 1例。临床表现 :除 2例无症状在体检中发现外 ,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后纵隔苗勒管囊肿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890例纵隔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经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筛选出22例苗勒管囊肿,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苗勒管囊肿占纵隔囊肿的2.5%(22/890),占后纵隔囊肿的42.3%(22/52),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6岁(年龄范围:33~55岁);均发生于后纵隔T1~7椎旁水平,CT诊断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2例(54.5%)。临床信息完整者16例,体重正常者9例(56.3%),超重或肥胖者7例(43.8%),93.8%(15/16)的患者具有卵巢囊肿、激素替代治疗或流产等妇科疾病史。病理检查示后纵隔苗勒管囊肿均为单房囊性肿物,囊肿内衬纤毛柱状细胞及分泌细胞,上皮细胞局部形成黏膜皱褶和乳头结构,类似输卵管上皮;囊壁由薄层不连续的平滑肌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免疫表型:上皮细胞ER、PR、CK7、WT-1及PAX-8均阳性,TTF-1、Calretinin、CK5/6和p40均阴性;囊壁内薄层平滑肌组织SMA阳性,CD10阴性。结论 纵隔苗勒管囊肿常发生于后纵隔椎体旁...  相似文献   
105.
体外循环开心术后并发纵隔炎约为1%[1],1990年F.D.Loop报告6504例体外循环手术72例(11%)并发术后纵隔炎,死亡10例,死亡率为14%;T.Ivert1991年报告6323例体外循环手术,其中27例(04%)并发纵隔炎,死亡8例,死亡率为30%。并发纵隔炎后,住院费用较无本病者多3倍。因此如何预防和及时处理开心术后纵隔炎迄今仍是一重要课题。1 定义及分级[2]1·1 纵隔裂开(Mediastinaldehiscence) 胸骨正中劈开后创口裂开,而无临床或细菌学证据示有感染…  相似文献   
106.
超声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的价值,仅有一些零星文献报道〔1~4〕。本文报道了我院从1997年元月至今超声诊断的8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并全部施行手术,均有病理诊断。旨在探讨超声对纵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男7例,...  相似文献   
107.
患者 38岁 ,住院号 4 2 84 8。因停经 4 4天来院查尿HCG阳性 ,确诊早孕。于 1999年 12月 3日在妇科门诊行人流术 ,术程顺利。术中探测宫腔 8~ 10cm ,刮出绒毛组织约2 0g。术后 5天患者出现明显恶心、呕吐 ,化验肝功正常。术后 1个月来我院复诊 ,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可触及一拳头大小 ,右侧宫角突出 ,质软 ,无压痛 ,B超显示 :宫内可见成型胎儿 ,双顶径 15mm ,可见胎动、胎心 ,偏左宫角可见2 2mm× 16mm近似强回声。故于 2 0 0 0年 1月 5日再次在门诊行清宫术 ,刮出少许残留胚胎组织 ,病检回报 :残留绒毛组织。在B超下行宫腔探测术 :探针…  相似文献   
108.
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 ,40岁。主因咽下不畅 6个月入院。体征阴性。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示 :食管粘膜光滑 ,上、中段食管 2处充盈缺损 ,粘膜光滑 ,余无异常。食管镜检示 :上、中、下段食管各有局限性圆形隆起 ,粘膜光滑无紊乱及外侵现象。诊断为 :食管多发平滑肌瘤。右侧开胸 ,术中发现平滑肌瘤分别位于 :奇静脉上缘大小 4cm× 4cm ;下肺静脉上缘大小 2cm× 2cm ;下肺静脉下 2cm ,大小 3cm× 3cm。行平滑肌瘤粘膜外剥除术。肿瘤无明显外侵 ,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均为 :食管平滑肌瘤。讨论 食管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 ,在消化道肿瘤中亦属多见 ,…  相似文献   
109.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3 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77年 3月 1日~ 2 0 0 2年 11月 1日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 2 3 8例。其中胸腺肿瘤 10 4例 ( 4 3 7% ) ,并发重症肌无力 19例 ,发生危象 9例 ;畸胎类肿瘤 3 9例( 16 4% ) ;神经源性肿瘤 3 5例( 14 7% ) ;胸内甲状腺肿 2 6例( 10 9% ) ;纵隔囊肿 17例 ( 7 1% ) ;其他肿瘤 17例 ( 7 1% )。结果 :2 3 8例中彻底切除 2 3 1例 ( 97 0 0 % ) ,7例未能彻底切除者 ,术后给予放疗。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死亡 1例 ( 0 4% ) ,2 3 7例痊愈。结论 :胸部X线及CT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起主要作用 ,手术切除是本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调早期诊断 ,及时手术 ,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取不同入路 ,注意术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0.
N2肺癌预后因素分析及手术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识别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的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不利因素 ,探讨N2 肺癌合理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1993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月 3 1日 ,2 12例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廓清术后病理诊断为N2 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 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 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组间患者的生存差别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判定N2 肺癌预后的不利因素。结果 :本研究 5年生存率为17% ,其中有N2 临床症状、大细胞肺癌和T4患者的预后最差 ,中位生存期不足 12个月。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症状 (RR =9 2 ,P <0 0 0 1)、T4肿瘤 (RR =7 15 ,P <0 0 0 1)、淋巴结被膜受侵 (RR =1 72 8,P =0 0 0 8)和多站(≥ 3站 )淋巴结转移 (RR =2 2 94,P =0 0 0 2 )是预后的不利因素。结论 :N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别 ,根治切除的适应证应该加以选择。有明显纵隔淋巴结转移症状、大细胞肺癌和T4肿瘤的N2 患者预后极差 ,不宜将外科手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