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芒果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小波  林文翰  邓志威  张蔚青  付宏征  李军 《中草药》2006,37(10):1447-1450
目的研究中国红树植物海芒果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芒果的树叶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鸦椿素B(3R,5S,6S,7E,9S-3,5,9-trihy-droxy-6-methoxy-7-megastigmane,)、布卢门醇A(blumenolA,)、野鸦椿素A(3R,5S,6R,7E,9S-3,5,6,9-te-trahydroxy-7-megastigmane,)、12β-羟基-5α-孕烷-16-烯-3,20-二酮(12β-hydroxyl-5α-pregnane-16-ene-3,20-dione,)、12β-羟基-孕烷-4,16-二烯-3,20-二酮(12β-hydroxyl-pregnane-4,16-diene-3,20-dione,)、3β,12β-二羟基-孕烷-16-烯-20-酮(3β,12β-dihydroxy-pregnane-16-ene-20-one,)、3α,12β-二羟基-孕烷-16-烯-20-酮(3α,12β-di-hydroxy-pregnane-16-ene-20-one,)。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野鸦椿素B(euscaphinB),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植物海榄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树林植物海榄雌Avicennia marin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海榄雌枝、叶的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0个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acteoside(Ⅰ)、isoacteoside(Ⅱ)、syringaresinol(Ⅲ)、5,7-二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Ⅳ)、3-吲哚甲酸(Ⅴ)、白桦酸(Ⅵ)、白桦醇(Ⅶ)、羽扇豆醇(Ⅷ)、白骨壤醌C(Ⅸ)和山柰酚(Ⅹ)。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海岸潮间带的红树林独特土壤生境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然而,由于认识水平和技术手段的限制,至今人们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系统了解仍较为有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及其相关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文中主要阐述了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物质,生物修复作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抗霉素A18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产生菌1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用MTT法检测抗霉素A18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按分类学常规方法研究株107A-01824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结果 抗霉素A18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的生长:这个细胞株均被阻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与己知种-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avus)一致.结论 红树林内生放线菌是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抗霉素A18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产生菌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等进行研究。方法用MTT法检测抗霉素A18的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按分类学常规方法研究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结果抗霉素A18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人口腔上皮癌细胞KB的生长;这两个细胞株均被阻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菌株I07A-01824的形态及培养特征与已知种——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一致。结论红树林内生放线菌是新抗生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周中流  徐立军 《中国药业》2012,21(14):22-23
目的 从我国湛江红树林采集的海泥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并进行筛选及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形态学方法鉴定放线菌菌株;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测定筛选出的72株放线菌发酵液对肺癌细胞A549与人类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两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经鉴定分离得到了72株放线菌,其中18%的放线菌发酵液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活性.N2010-37和N2010-68两株放线菌发酵液对上述两种肿瘤细胞株作用较显著.结论 该研究结果为从湛江红树林放线菌中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采自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的土壤样品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对其发酵液进行免疫增强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菌株的免疫活性.通过菌落特征、显微形态、5.8SrDNA-ITS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C1024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真菌104株,活性筛选得到阳性菌株5株.其中菌株WC1024发酵液粗提物可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通过各种指标鉴定菌株WC1024为疣孢青霉(Penicillium verruculosum).结论 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海水马丁培养基用于海洋真菌的分类培养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首次鉴定发现1株具有显著免疫增强活性的疣孢青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红树林海泥中分离放线菌,探讨其多样性;并对分离菌株合成新型糖苷类化合物的代谢潜力进行评估和发掘。方法利用3种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对排重后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多样性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糖基转移酶基因筛选,对阳性菌株进一步进行合成潜力的评估及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分离纯化得到148株红树林放线菌,分布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的54个种、原小单胞菌属(Promicromonospor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和诺卡氏菌属(Nocardia)。3株菌株有合成新型糖苷类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并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红树林土壤蕴含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和合成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是新药开发和天然活性产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红树林植物角果木根茎的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galsin C(1)、tagalsin E(2)、tagalsin F(3)、tagalsin G(4)、tagalsin O(5)、tagalsin I(6)、tagalsin L(7)、tagalsin M(8)。化合物1~5为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6~8为四萜类化合物。结论 角果木根茎的石油醚部位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采自福建漳州沿海红树林伴生植物海刀豆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薄层层析、MCI微孔树脂层析以及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海刀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1)、毛蕊异黄酮(2)、芒柄花素(3)、乌苏酸(4)、木栓酮(5)、羽扇豆醇(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二十六烷酸(9)和二十四烷酸(10)。结论 化合物1-2、4-10均为首次从海刀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