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百蕊草野生苗与组培苗抑菌抗炎实验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百蕊草野生苗和组培苗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和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急性炎症、大鼠棉球肉牙肿的慢性炎症和蛋清所诱发的大鼠足肿胀炎症的影响。研究百蕊草野生苗和组培苗的抗炎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百蕊草野生苗与组培苗提取物在体外对大肠杆菌、金葡萄球菌、苏云金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组百蕊草提取物对几种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抑菌作用具有等效性。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研究2龄级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地上茎不同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江苏句容、谷里、茅山等地野生2龄级百蕊草为材料,按照其根茎分枝数量划分为5个级别。其中1~3分枝为1级,4~6分枝为2级,7~9分枝为3级,10~20分枝为4级,20分枝以上为5级。采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量,同时结合其生长指标、产量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不同分枝数量百蕊草之间的药材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5级分枝百蕊草单株干质量最高,可达5.710 6g,而1级分枝最低,为0.224 5 g,单株产量相差高达25.4倍;百蕊草植株内总黄酮量总体随分枝数量的增加而减少,其中1级分枝质量分数最高,为4.02%,显著高于其他级别。山柰酚量也随着分枝数的增大而减少,其中1级分枝量最高为3.38mg/g,显著高于4级分枝和5级分枝;在不同分枝级别中,百蕊草总黄酮和山柰酚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山柰酚与百蕊草根直径之间为显著负相关。结论百蕊草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影响较大,从外在品质考虑,百蕊草分枝数量越多其产量越高,且种子数量也越多,但其有效成分的量却越低。  相似文献   
44.
百蕊含片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百蕊含片 (TCT)的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扭体、热板、甩尾等疼痛模型。结果 TCT (2 .2 7,6 .80 g/kg,ig,qd× 7d)可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 ;6 .80 g/kg TCT能延长小鼠的甩尾潜伏期 ;(0 .76 ,2 .2 7,6 .80 g/kg,ig)三种剂量的 TCT均可延长小鼠热板痛反应潜伏期。结论 百蕊含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5.
HPLC法测定百蕊草中山奈酚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测定百蕊草中山奈酚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 iamon-sil C185 um 200×4.6mm,流动相:甲醇-0.4%磷酸(55:45),波长428nm,流速1m1/m in。结果:线性范围:0.07518~0.67662μg,回归方程:A=4298273.476×-13790.5999,相关系数0.9999,平均回收率99.91%,RSD=0.67%(n=5)。结论:此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百蕊草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6.
百蕊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百蕊草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方法:通过野外定点观察、盆栽实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百蕊草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结果与结论:百蕊草为多年生半寄生草本,必需依赖于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主侧根发达,但根毛退化,根上有吸器夹附在寄主植物根上而生长。茎纤细淡绿色,宿根苗基部簇生,基部以上疏分枝,斜生;实生苗单茎直立生长。宿根苗花期3 4月,实生苗花期4 5月,宿根苗果期3 5月,实生苗果期5 6月。百蕊草野生分布于靠近水体或水源充分的荒草坡、田埂杂草丛中。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照,忌干旱。种子有休眠期特性,物候期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花期、结果期、枯萎期。  相似文献   
47.
目的考察百蕊草提取物对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以明确有效部位。方法采用水煎提取百蕊草,AB-8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梯度洗脱制备各部位。给予大鼠口服牛血清蛋白(400 mg/kg),皮下注射蓖麻油、CCl4联合尾静脉注射脂多糖造模。从第8周起,对阳性组[雷公藤多苷(LGT),10mg/kg]、水提取物组(TT,1.0g/kg)、水溶性部位组(TTW,0.4g/kg)、极性部位组(TT20,0.4g/kg)和中等极性部位组大鼠(TT50,0.4g/kg)每天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n=8),连续5周。观察各组大鼠24h尿量、24h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实验结束后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尿沉渣中红细胞数量、血清中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TT组和TT50组的24h尿蛋白(P<0.05)、尿沉渣中红细胞数量(P<0.01)、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降低。各给药组肾组织系膜区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肾小球增大、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的损伤状况改善。结论百蕊草水提物及其中等极性部位对IgA肾病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雷公藤多苷。  相似文献   
4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百蕊草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报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百蕊草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实验的回收率为98.4%,CV=1.5%。本方法简便,结果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9.
百蕊草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百蕊草总黄酮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百蕊草素Ⅰ为对照品,三氯化铝显色,选择波长401nm,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回归方程y=~6.45×103+2.04x(r=0.999 9),总黄酮含量为61.8%,RSD为1.23%,加样回收率为101.3%,RSD为1.64%.结论测定方法简便易行,结果较满意,可作为百蕊草总黄酮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百蕊草化学成分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百蕊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百蕊草95%乙醇提取物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百蕊草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芦丁(3),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苷(4),高车前苷(5),大蓟苷(6),蒙花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8),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金圣草黄素(10)。结论:化合物10为首次从百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为首次从檀香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