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0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5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809篇 |
口腔科学 | 136篇 |
临床医学 | 2029篇 |
内科学 | 49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14篇 |
特种医学 | 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18篇 |
综合类 | 317篇 |
预防医学 | 157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92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267篇 |
2015年 | 343篇 |
2014年 | 453篇 |
2013年 | 610篇 |
2012年 | 490篇 |
2011年 | 603篇 |
2010年 | 409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533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包膜活性炭吸附血液灌流清除人血浆中毒鼠强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包膜活性炭对血浆中毒鼠强的清除率及吸附规律。方法:实验于2004-05/2006-04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包膜活性炭灌流器对毒鼠强血浆样进行血液灌流吸附,在灌流的1,2,3h分别取样,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法(GC/NPD)测定其含量并计算清除率。结果:活性炭对毒鼠强的吸附作用在血液灌流1h最高,灌流2h后毒鼠强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400,200μg/L毒鼠强血液灌流1h清除率分别为(57.83±1.85)%,(48.18±1.81)%。结论:用包膜活性炭吸附剂进行血浆的灌流吸附,能清除大部分毒物,迅速降低血浆中毒鼠强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92.
生物相容性水基磁流体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学术背景:磁流体是一种既有固体强磁性又有液体流动性的新型功能材料,尤其是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水基磁流体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的:探讨水基磁流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为水基磁流体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关文献,检索词为"磁流体、化学共沉淀、磁共振、肿瘤热疗",限定文章语言分别为英语和中文.共检索到350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80篇,英文文献70篇,对文献进行筛选,纳入标准:①选取针对性强,相关度高的文献.②对同一领域的文献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献.最后30篇被选用.文献评价:选用30篇文献,其中8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资料综合:水基磁流体一般由纳米磁性微粒、稳定剂以及分散介质组成.水基磁流体的制备方法有机械粉碎法、热分散法、化学共沉淀法、真空蒸镀法、等离子体CVD法、气相液相反应法等.水基磁流体广泛应用于磁靶向给药、肿瘤热疗、基因治疗以及肿瘤早期诊断等方面.结论:水基磁流体制备方法简单,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背景:普通淀粉经过增塑,强度和弹性大大增加,成为增塑淀粉,该材料分子量巨大、缠绕点多、对小分子具有超强包容性、凝胶化能力强,可作为替代海藻酸盐的可降解材料,并通过加入骨诱导因子.成为具有止血及诱导成骨双重作用的组织工程材料;还可用于口腔组织引导膜、烧伤后皮肤敷料等.目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6-04/10在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细胞实验室完成.增塑淀粉是通过将含水12%的玉米淀粉与一定比例的甘油在哈克密炼机中熔融共混得到的,温度和转速分别为110 ℃和80 r/min,混炼时间25 min,断裂伸长率115.3%~245.3%;由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研制.实验选用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株由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库提供.方法:在1×107 L-1 L929细胞悬液中加入增塑淀粉后获得浸提液浓度为50%,对照组为该悬液常规培养液.用MTT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并根据GB/T16175-1996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培养2,4,7d后形态和生长状况.主要观察指标: ①细胞毒性. 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细胞相对增殖率.结果: ①细胞毒性:增塑淀粉组在培养2,4d后A值低于对照组,7 d后的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培养2,4 d后增塑淀粉组细胞毒性大于对照组,而7 d则相反;实验材料细胞毒性分级为0~1.②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培养2 d时两组细胞均未占满视野,细胞形态呈三角、四边形,对照组有梭形细胞;培养4 d时细胞布满视野,细胞生长旺盛.增塑淀粉组细胞间仍有间隙,对照组细胞间无间隙,部分区域细胞出现堆积现象.培养7 d时淀粉组细胞生长出现堆积、重叠现象,生长旺盛度优于对照. ③细胞相对增殖率:细胞培养2,4,7 d后相对增殖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分别为85.63%.82.22%,113.05%.结论:增塑淀粉无明显细胞毒性,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94.
Rabbit limbal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and keratocytes were cultured on amniotic membrane.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daily. Histological and scan electron microscopic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growth, arrangement and adhesion of cultivated cells.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corneal cell types seeded on amniotic membrane grew well and had normal cell morphology. Cultured cells attached firmly on the surface of amniotic membrane.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showed singular layer or stratification. Cell boundaries were formed and tightly opposed.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showed cobblestone or polygonal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that appeared uniform in size. The cellular arrangement was compact. Keratocytes elongated and showed triangle or dendritic morphology with many intercellular joints which could form networks. In conclusion, amniotic membrane has good scaffold property, diffusion effect and compatibility with corneal cells. The basement membrane side of amniotic membrane facilitated the growth of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and cell junctions were tightly developed. The spongy layer of amniotic membrane facilitated the growth of keratocytes and intercellular joints were rich. Amniotic membrane is an ideal biomaterial for layering tissue engineered cornea. 相似文献
95.
系统地研究了R2O-A12O3-B2O3-SiO2系统玻璃和超细α—Al2O3对羟基磷灰石(HAP)陶瓷的烧结和相变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Al2O3对HAP的烧结有阻碍作用,使烧结温度提高;在烧结过程中能抑制玻璃与羟基磷灰石作用,使羟基磷灰石在烧结温度下避免脱去羟基而分解。同时使用超细α—Al2O3和玻璃复合增强HAP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当α-Al2O3含量为10%(wt),玻璃含量为20%(wt)时,在1200℃下烧结1h可以获得弯曲强度高达106MPa的复相HAP陶瓷。 相似文献
96.
基于QCM-D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随时间构象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生物材料表面白蛋白的吸附行为和构象变化.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技术研究了聚乳酸、壳聚糖和空晶片等3种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表面的白蛋白吸附层粘弹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这3种材料表面与水长时间接触后,疏水性顺序是:聚乳酸>空晶片>壳聚糖.长时间的白蛋白吸附实验显示,当吸附层质量达到平衡后,表征白蛋白粘弹性的|ΔD/ΔF|值随时间越来越大,并且在不同表面上的变化速率也不同.结果表明:白蛋白分子在材料表面发生与时间相关的构象铺展而造成蛋白层粘弹性随时间增大.并且疏水性越强的材料表面白蛋白吸附层的粘弹性变化越快. 相似文献
97.
纳米铁显影增强硅橡胶的制备及影像可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米铁微粒作为显影标记物对医用硅橡胶改性的可行性并评价复合材料的影像可视性.方法 硅油与纯铁粉、碳包铁粉混合,按预定的配方比分别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密炼、模压、硫化,得到纳米纯铁粉增强硅橡胶(第1组)、纳米碳包铁粉增强硅橡胶(第2组),空白对照组为医用硅橡胶.CT扫描体外各组材料试件,获取图像并测得CT值,比较组间CT值均值的差异性;将2组材料试件植入犬皮下,获得标准X-线图像;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材料内铁微粒的组分稳定性.结果 分别制备出铁粉显影增强硅橡胶和碳包铁粉显影增强硅橡胶,新材料在体内外的X-线图像清晰可见,复合材料的CT值随金属纳米粉体量和纳米微粒原子量的增加而增加,2组材料的CT值均值、组间配方比相同的材料的CT值均值差异显著(P<0.001);材料放置180 d后,单质铁出现衍射峰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分散在硅橡胶中的纳米纯铁微粒、碳包铁微粒较为稳定.结论 金属纳米铁粉、碳包铁粉可作为硅橡胶显影性改良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98.
镁基生物医用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镁基生物材料的发展历程、最新进展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镁基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弹性模量接近人骨,同时更具有可降解,降解产物于人体无害,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而被研究人员认为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极具应用价值。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硬组织替换和修复以及作为可降解的管腔内支架方面。镁基材料的降解速率与组织痊愈速率不匹配(镁基材料降解过快)是目前限制镁基生物材料在临床应用的首要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热处理、表面改性、镀膜、开发新合金等)来调节镁基材料在体液内的降解速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实际应用仍有很大距离,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9.
研究生物工程活性角膜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猪角膜基质脱细胞并去除免疫源性物质形成网状半透明生物材料,将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与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生物工程活性角膜基质。对复合物进行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测细胞附着情况及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将活性角膜基质移植入新西兰兔角膜囊袋内.细胞用BrdU标记检测在体内移植过程中的存活及转归,不同时间观察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及改建情况。结果显示脱细胞基质材料的细胞相容性较好,细胞种植后可存活、黏附并增殖;移植区细胞可有BrdU阳性着色,4周后角膜开始透明,8周后角膜改建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00.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及涂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羟基磷灰石 (HA)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而其涂层材料可作为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 ,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羟基磷灰石及其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作综合介绍 ,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