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109篇
药学   232篇
中国医学   35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对低热量甜味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糖尿病饮食疗法时对精制糖类砂糖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为满足病人对甜味的要求可使用低热量甜味剂。低热量甜味剂,即甜味代用调料,已知的有各种低聚糖(或寡糖)。一、甜味代用调料的种类与使用方法甜味代用调料分为糖类与非糖类两种,糖类包括果糖、山梨醇等。前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分子量的壳低聚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能力及其最低杀菌浓度。方法 分别测定及比较加有壳低聚糖的培养基及空白培养基的菌浓。结果 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的壳低聚糖的抗菌作用强弱不一,同一规格壳低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作用强度不同。结论 壳低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随分子量的减小而增加,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大肠杆菌作用很不明显,且无规律可寻。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中药材走动比年前加快,目前热点品种生地、丹参、板蓝根、旱半夏销势全都看好,现求购种子较多,但愿不要盲目种植,只有有计划地发展,才有利于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葛根微粉在溶出和生物利用度方面的效果,为微细化工艺在中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葛根黄酮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微粉和葛根粉在不同时间点葛根黄酮溶出的量,计算累积释放率;采用透析袋为屏障观察葛根微粉和葛根粉的溶出情况。按葛根素100mg·kg-1体重分别给大鼠口服葛根微粉和提取物,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以葛根提取物为对照,计算葛根微粉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时,葛根微粉累积释放度显著高于葛根粉;用透析袋作为屏障时,两者差异不明显。葛根微粉的生物利用度是葛根提取物的50%强。结论 葛根制成微粉后,能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是与提取物相比,服药量大,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微米中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急性期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元胡、香附、威灵仙、车前子各10g.当归尾、川芎、泽泻各12g,乳香、没药、全蝎各6g,生地15g,蜈蚣2条。并用25%甘露醇250ml,静滴,日2次,用3日后,改日1次,用4日;氯唑沙宗片400mg,消炎痛50mg,日3次口服。缓解期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防风、威灵仙、川乌、桂枝、牛膝、当归、川芎各10g,细辛3g,薏苡仁15g,木瓜、白芍各12g,  相似文献   
19.
肾阴虚型用首乌、党参、黄芪各30g.生地、女贞子、枸杞子、鸡血藤、当归各15g,旱莲草、麦冬、陈皮、五味子各12g.肾阳虚型用人参、当归、补骨脂、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藿各10g,黄芪、熟地各158。肉桂4g。肾阴阳两虚型用鹿角胶、丹皮、泽泻、当归、生地各10g.山药、茯苓、菟丝子、杜仲各15g。女贞子、莲草各30g,肉桂2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服。酌用丹参注射液及灯盏花素注射液等。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见于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为临床常用名方,方由赤芍、桃仁、当归、生地、甘草、红花、枳壳、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组成,其功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又养血疏肝,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现就近年来有关学者对该方的研究应用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