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9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87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牙周病是古老而普遍的疾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也是中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中医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国粹,在治疗牙周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中医药在牙周病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前行牙周洁治方法对正畸患者牙龈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畸初诊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试验组于正畸前进行全口牙周洁治;对照组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其余不作处理.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内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  相似文献   
83.
刷牙:方法正确才有效 通常,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包括3个基本动作——旋转、拂刷与颤动。这些基本动作有助于使牙刷刷毛到达每个牙面和牙龈部位,以轻柔的压力振动牙菌斑,使其从牙面松脱,达到清除菌斑和按摩牙龈的目的。刷牙时间一般为3~4分钟,每个牙面都要认真、仔细清洁,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1.5%过氧化氢在牙周炎治疗及预防中的体会.方法:选择60例轻型牙周炎患者并分为两组,经过正规龈上洁治或龈下刮治术后患者常规口腔保健基础上,分别应用1.5%过氧化氢和复方氯已定刷牙前鼓漱或含漱有效减少菌斑沉积的方法有效预防牙周炎或减缓牙周炎发展.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惠者牙菌斑、牙结石沉积明显减少,牙周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1.5%过氧化氢进行牙周维护能有效防止和减少牙菌斑沉积,通常可获得较理想的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5.
《湖南中医杂志》2020,(1):116-116
酸腐臭口腔有特殊的酸腐臭味,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引起,并伴有胃酸过多、烧心、食后腹胀满、嗳气、疼痛、舌苔浊腻、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口酸腐臭的产生,是幽门螺旋杆菌在牙菌斑中生存、腐蚀而产生。此种臭味特殊,令人厌恶,无论采取什么清洁方法也无法祛除。只有用灭菌、制酸药治其本,才能控制症状或治愈。  相似文献   
86.
在美国,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居院内感染的第二位,在机械通气患者中有10%~25%发生该病[1]。引起VAP的原因很多,其中富含细菌的口咽部分泌物在气管插管的气囊周围积聚,通过慢性滴漏方式,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继发感染是VAP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  相似文献   
87.
李雅楠  查光玉 《中国校医》2019,33(7):551-554
近年来众多研究认为口腔为幽门螺杆菌第二储存地,牙周病患者口腔中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高于牙周健康者,并且其阳性率与牙周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口腔幽门螺杆菌可造成牙周组织细胞的凋亡,促进牙周病变。同时因为其与胃病相关,使得牙周病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的研究一直受众多学者关注。本文就口腔幽门螺杆菌与牙周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荧光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目前在口腔疾病的检测及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对荧光技术在牙菌斑生物膜、口腔黏膜病及口腔肿瘤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9.
牙菌斑是龋齿和牙周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龋齿和牙周病,抑制牙菌斑的发生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右旋糖酐酶抑制牙菌斑,近年来受到各国口腔医学研究的重视。国处已有这方面的一些报道。本研究利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右旋  相似文献   
90.
微型pH电极直接测试人牙菌斑pH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进一步探讨微型pH电极在原位检测人牙菌斑pH的可行性,了解漱糖后对菌斑pH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型蜂式pH指示电极直接测试人牙邻面菌斑pH变化。结果:微型pH电极与玻璃pH大电极所测结果基本一致;漱糖后菌斑pH呈下降趋势,20min时达到最低点;无龋组与龋敏感组之间的pH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型pH电极适用于在原位直接测试菌斑pH;漱糖后菌斑pH发生改变,但龋坏与否的个体之间未见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